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智慧城市管理为“数字浙江”注入发展新动能

   2022-06-17 光明网
48
核心提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成为宁波市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之后的新目标。宁波市北仑区扣紧“高质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成为宁波市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之后的新目标。宁波市北仑区扣紧“高质量”和“数字化”两个关键词,在城市管理工作上进行新的探索,优化体制机制的整体布局,加快政府数字化改革进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擘画着智慧城市的蓝图,为“数字浙江”建设与城市管理添“智”增“质”。

  创新服务模式 做优城市品质

新的时期赋予了城市管理工作新的使命,为了更好的助力智慧城市管理和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北仑区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闭环的实施方案,切实改善城市面貌。

专业人做专业事!北仑区引入了全国首批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专业运营商——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洁”),对新碶、大碶、霞浦三个街道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强管理服务系统化、作业服务精细化、运营监管数字化、人才团队专业化、装备机械定制化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助力北仑区公共服务的体制改革、碎片化整合。

目前,中环洁已通过“ 保姆+管家 ”一体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为北仑区探索出一条城市品质提升之路。根据北仑区公共服务市场需求,依托自身优势,在新碶等街道的社区管理、空间管理、资产经营、数字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专业化、品质化服务,明显提升了公共资源效能,大幅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在北仑区逐步构建起规范有序的公共空间。

智慧城市管理为“数字浙江”注入发展新动能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北仑区的环卫系统逐渐从“城市清扫者”向公共服务“城市管家”进行转变,通过“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环境卫生治理模式,改善了北仑区的面貌,市民满意度达到92.7%。

  数智赋能 聚力城市管理智慧升级

作为数字经济的先发地,浙江的“数字世界”赋予着全省各地新视野、新格局。宁波在2019年入选了全国数字城管典型案例,2020年升级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202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化改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以“一网统管”为主导,加速推进城市运管服平台迭代升级。

随着城市管理改革落地见效,北仑区开始在数字化上下功夫,以数字化带动公共服务升级,引领公共服务走向数字化、数治化,将原有的四个环卫系统数据平台进行有机整合,进行一体化运营管理,对环卫工作所涉及到的人、车等重要要素进行全过程实时闭环管理,并与市级政务服务和监管平台对接,共享数据,初步实现了管理要素一张图,监管过程一张网的智慧环卫“一网统管”的新格局。

同时,通过数字化监管手段,北仑区升级智慧环卫可视化平台为政府监管服务平台,结合当地实际,依托数字化改革体系,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建立多元共治的“发现、协调、处置、执法、监督、评价”全链条闭环处置机制,推进跨平台案件交办、闭环处置,实现城市运行管理问题全过程数字化、全场景智能化、全流程可视化监管。

通过促进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开展“互联网+城市管理”工作,北仑区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擦亮了“北仑模式”这张城市智慧化管理新名片。

智慧城市管理为“数字浙江”注入发展新动能

这种全系统、可视化、一张网的智慧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有利于充分释放监管效能,提高作业效率,让环境更干净清爽,让管理降成本、增效益,让社会管理成效不断发挥,真正体现数智赋能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各方“多赢”的良好局面。

北仑区还与社区、中环洁共同构建社区服务系统,推进义工、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设立文明引导员,统一佩戴“文明劝导员”红袖章,开展卫生死角清理、垃圾分类劝导等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实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体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也让宁波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更进一步。

智慧城市管理为“数字浙江”注入发展新动能

如今,环境质量更好的北仑区已呈现在眼前,这背后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创新网络,让“数字城市”发展有了更多潜力,让创新的城市管理与智慧城市发展有了更多的“适配性”。(周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