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创新成果“多点开花” 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奖励彰显科技创新硬实力

   2022-06-23 法规处
46
核心提示:6月22日上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

6月22日上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贵民获得科学技术最高奖,4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11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243项成果获科学技术进步奖,艾米莉亚·卡米莉娅、拉杰夫·库玛·瓦什尼2名外国专家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21年度省科技奖励聚焦“四个面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多点开花”,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彰显山东科技创新硬实力,授奖项目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源头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基础研究是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山东省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关键领域,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练内功,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基础研究领域获奖成果数量持续上升。2021年共评选出45项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为近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充分展现了山东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基础研究逐渐成为引领山东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

作为我省基础研究领域最高奖项,自然科学一等奖评选一直坚持以“宁缺毋滥”为原则,奖项颇具含金量。2021年度全省唯一一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由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成果摘得,山东大学仝殿民团队原创性提出了基于快速和乐的抗噪声量子操作理论,引领了国际上该研究方向的发展,为噪声环境下的量子信息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高质量发展动能有力增强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持续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2021年度省科技奖获奖成果中,与“十强”产业密切相关的共计231项,占比达到76%。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一等奖项目数量达到24项,占一等奖项目六成以上,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舞台“主角”,正逐步成为山东省科技奖励特色。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提出“支持企业牵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企业牵头或参与的获奖项目达187个,占发明奖和进步奖比重达到73.6%。514家获奖单位中,企业达到了335家,占比超过65%。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氛围良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围绕虚拟现实终端技术、虚拟现实显示技术等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攻关,研发了多款国际领先水平的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戴显示产品,出货量占全球中高端产品市场的70%,稳居国际同行业第一,带动虚拟现实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

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近年来,山东瞄准“卡脖子”技术,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突围战、攻坚战,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抢占前沿高地,抢登科技制高点,下好战略先手棋。例如,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是全球海洋科技竞争制高点,更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聚焦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面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在开采仿真模拟与调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有力支撑我国首次海域水合物试采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一系列重大科学装置落地,也使山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例如,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完成的“轻型航空动力极端复杂环境试验技术及应用”成果,突破了高效低雷诺数高空试验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航空发动机热物理重大科学装置的落地,为我国下一代高性能动力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平台,有效提高了我国先进航空动力的研制水平。

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成果竞相涌现

“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在生态环保领域,从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到生态环境修复全链条,从大气、土壤到水域,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都有创新成果获奖。在农业领域,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涌现出了一批全国领先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在卫生健康领域,白血病精准诊疗、肿瘤分子检测技术以及肝、肾、眼病等外科治疗均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并应用推广,大量患者从中受益。

一批高科技产品直接作用于疫情防控一线,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硬核”支撑,科技抗疫成果体现山东担当。例如,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进行生物安全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完成了面向生物安全的高可靠智能支撑装备的研制,产品及系统在全国核酸检测实验室、方舱实验室等新冠疫情防控一线获得批量应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