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以科创之“新”,锻农业之“芯” 宁波保护地方种质资源擘画共富蓝图

   2022-06-21 宁波市科技局
40
核心提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纵览农业史,“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带动一个产业”的案例不在少数。然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纵览农业史,“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带动一个产业”的案例不在少数。然而据统计,近年来,全世界种质资源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相当数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只能存活于实验室或种子库中。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眼下的宁波,正瞄准打造现代种业强市的目标一路前行。以科创之“新”,锻农业之“芯”,宁波正不断创新机制、培育龙头、建强基地,让越来越多“老底子”的味道重回市民味蕾,让越来越多宁波良种走出浙江、迈向全国。

小白西瓜的回归之路

6月,又到了大口啃西瓜消暑的季节,超市里“8424西瓜”“麒麟瓜”“小凤西瓜”堆成小山,甘甜多汁的瓜瓤挑动着市民的味蕾,更勾起不少“老宁波”的美好回忆。小白西瓜种苗“说起西瓜,还得是小白西瓜最有‘西瓜味’!”在鄞州区东吴镇小白村,农户王小龙自信地表示。在他身后,翠绿的西瓜藤匍匐在地面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小白西瓜隐藏其间,每一只瓜下都细心地放了个稻草垫子,让西瓜在生长过程中能充分接触到水分和阳光。小白村党支部书记史清来表示,小白西瓜个小、皮薄、又甜又脆,双手撑一圈,瓜屁股一掰,就能分成两半,是以前风靡浙江、上海一带的“明星水果”。然而,过去20多年间,随着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瓜果的出现,小白西瓜、玉露水蜜桃等宁波地产“明星水果”逐渐被冷落,并最终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地方特色品种,与商品化了的品种相比,有不少天然‘短板’。”专家说,时令水果但凡上市晚一周,价格就天差地别,小白西瓜的生育期更是比正常西瓜长了20多天。同时,地方特色品种味美但“卖相”不佳,且产量也相对较低,当地农户“另寻新欢”也便不再是新鲜事。到了2004年,小白村已基本看不到农户种植小白西瓜了。得知情况后,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王毓洪(现任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上带领团队来到小白村,力求挽救小白西瓜这一品种于“危急存亡之秋”。“经过老祖宗驯化后的地方特色品种,不仅抗病性、抗逆性强,还寄托了老一辈宁波人的记忆,是我们珍贵的财富。”王毓洪说。彼时,小白村农户家中已经没有小白西瓜的种子了,研究团队只能自己跑到山上碰运气。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几天漫山遍野地找寻,王毓洪一行终于在山地里发现了两株半野生的小白西瓜苗。“这两株瓜苗,可能是以前野兽吃了小白西瓜后遗留的种子长成的。尽管当时这两株瓜苗的种质已经出现了退化,但能够寻找到,已经是一件幸事了。”

新的难题摆在了王毓洪团队面前——如何把小白西瓜昔日的“血统”提纯,同时让它具备与商业化西瓜品种正面“交锋”的特质?经过多年屡败屡战的研究和培育,终于,小白西瓜的2.0版本——“甬蜜6号”诞生了。“甬蜜6号”不仅继承了小白西瓜的优秀“血统”,还在环境适应性、抗病性、耐裂性、坐果性等方面实现了跨越。“最为重要的是,‘甬蜜6号’的卖相极佳,生育期也缩短到与主栽西瓜品种差不多时间。加上原本就具有的肉质松脆、糖度高、露地与大棚均可种植等优势,我们很有信心,‘甬蜜6号’能在这个夏天和市场上其他商业化品种的西瓜‘掰手腕’!”王毓洪说。

“金种子”开出致富花

“焕然新生”的小白西瓜仿佛一个剖面,展现出的是优质种质资源赋能共同富裕的圈圈纹理。一颗颗“金种子”,正牢牢扎根在四明大地上,不断充实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农户正在植苗“要让小白西瓜重振雄风!要用小白西瓜撬动小白村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在史清来眼中,小白西瓜的2.0版本“甬蜜6号”,是当仁不让的乡村“新名片”。作为一名“60后”,年轻时,史清来也曾挑着井水上山,一桶一桶地灌溉小白西瓜。眼看着如今“甬蜜6号”单次采摘亩产超过1500公斤,价格能卖到同期其他西瓜的两倍以上,他的心中充满喜悦。“小白村的乡村振兴蓝图,可以围绕‘甬蜜6号’和其他农特产品展开。这下别人问起‘小白村有没有老底子小白西瓜’,我可以大大方方将正宗‘宁波味道’推荐给他。”史清来说。同样的变化发生在宁波的各处田间地头,“甬字号”宁波种子正成为质优的代名词,将丰饶送入千家万户。

由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品种“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累计助农增产稻谷44亿公斤,相当于“无中生有”增加了五六百万亩良田的产量。去年,仅“甬优1540”一个主导品种的种植面积就超过200万亩,其中80%在省内种植。在鄞州区姜山镇景绣园,高品质甜瓜品种“甬甜5号”也迎来了丰收。“这种甜瓜比普通品种一亩能多赚5000元到7000元。因为甜度高、口感好,这两年大伙儿都在争相扩大种植面积。”景绣园农场负责人楼秀峰说。宁波良种还飘香省外,将“共富歌”唱到了天南海北——“甬优1540”已成为第一个在浙江、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省市大面积种植的广适型浙江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在江西、贵州、安徽、湖南等地,“甬优1540”刷新了当地单季稻最高亩产纪录。“甬库民族团结瓜”——“甬甜5号”、“乡村产业振兴瓜”——“甬甜7号”和“丰登蜜25号”等甜瓜,也走出浙江,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甬蜜6号”在浙江省的常山、临安、平湖、磐安、温岭、遂昌、新昌,安徽省的蚌埠、淮南和黔西南的望谟进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超过300亩。“更值得一提的是,‘甬蜜6号’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种植花木后耕作层被破坏的土地,还是茫茫戈壁滩,都能够种植。‘甬蜜6号’还会在潜移默化间改善当地的土质,令人不得不感叹‘先人的智慧造福子孙后代’。”王毓洪说。

如今,市农科院的研发团队最远将“甬蜜6号”播种到了宁夏的戈壁滩。仅仅两年的推广时间,就受到了全国多地种植户的欢迎和广泛好评。

做农业之“芯”的守护者

宁波夜开花、宁波藤茄、邱隘黄叶雪菜、奉化芋艿、宁波天菜……甬蜜、甬茄、甬瓠、甬榨、甬雪、甬甜……前者是经历千百年的农事积累后,明州大地馈赠的特色鲜明的地方良种,后者是科研人员沥尽心血扎根田间地头,对前人遗产和自然恩赐的最好传承。“推动本土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王毓洪表示。

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东海之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非常适合作物生长。然而,随着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宁波本土蔬菜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的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现如今,皱叶黑油冬、鄞州水芋等一些地方特色品种已经基本灭绝,我们不能再让更多的‘宁波味道’失去了。”王毓洪说。农技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种业,难处在科技,根本出路也在科技。业内专家表示,当前,世界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而我国由于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技术等原创性技术上的落后,仍处在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至3.0时代之间。同时,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事业,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和智力加持。所幸,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宁波“种业强市”之路越走越宽。在鄞州区姜山镇,一个总面积超过2000亩的现代化“种业公园”正在加紧谋划,为宁波种业、微萌等企业创新提供更大平台。同时,宁波种业企业已纷纷与浙江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牵手,以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宁波种业加速发展。宁波市农科院一如既往地深耕种业繁育领域,近10年来,仅蔬菜研究所就已收集保存蔬菜地方种质资源100多份,选育蔬菜优良新品种46个。其中,18个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7个品种通过国家品种登记,25个品种通过省级审(认)定,且攻克了制约瓜类产业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高品质西甜瓜绿色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芯片’中的‘硅片’。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护农业的根本。”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据统计,最近3年,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累计扶持种业项目37项,安排财政支持经费1.36亿元。目前,宁波已培育育种企业近百家,年产值超35亿元,去年通过国家登记、省级审(认)定的新品种多达55个。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