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创新“管委会+公司” 运作模式 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2-06-27 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
43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围绕怀宁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经开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怀宁经开区以完

今年以来,围绕怀宁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经开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怀宁经开区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组织架构、加强人才选用、创新财政体制和强化考核评估为核心,建立健全“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和平台建设,着力将经开区打造成县域经济主战场、主引擎。2022年2月经省委编办批复同意,怀宁经开区作为“管委会+公司”试点园区,全市仅两家。

聚势谋远优体制。《怀宁经济开发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于4月20日经怀宁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推行“管委会+公司”新体制,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领导经开区党的工作,负责经开区行政管理工作。设立发展服务公司,主要负责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县国资公司主要承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产业培育等工作。推动政企分开、政企合作,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战略引领与资源配置作用和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价值,加快形成主业更加突出、形式更加灵活、管理更加高效的园区运行机制。

聚焦职能夯基础。持续深化经开区“去行政化”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体制,塑造高效协调运行体系,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运行系统,着力实现“管委会提效率、公司增效益”。管委会突出行政管理,设置党群工作部、行政综合管理局、财政金融局等3个内设机构。发展服务公司主要抓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设置综合管理部、招商引进部、发展运营部、企业服务部等4个内设机构,实行岗位员额制,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公开招聘专职副总经理和员工,负责招商、企业服务工作,不断放大主体地位,持续做大做强主业。

聚合动能抓提升。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建立管委会人员、发展服务公司“能进能出”的畅通交流通道,由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留县内原在编人员的身份和职级,实行“三分离”,即原职级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全面实行人员岗位聘用制改革,内设机构部门人员五年一聘,采取上岗竞聘方式,岗位空缺情况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揽优秀人才,同时对急缺专业人才公开招聘、市场定薪,充分调动、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改革财政体制,坚持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更加保障有力、务实高效的财政支持机制,县财政每季度初向经开区专户预拨部分额度资金,用于园区企业奖补资金兑现、运转经费、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工程及经开区员工薪酬等各项支出;同时县财政每季度另设一定额度资金池,专项用于经开区“一事一议”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所涉及的奖补,有力支持经开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力创新促发展。强化考核力度,在省、市对经开区考核的基础上,按照对经开区完善考核、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突出核心职能,优化县对经开区的考核指标体系。县政府对经开区的考核共设4项关键指标:经开区排名(省、市排名)(权重6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园区企业税收收入(实际税额)增幅和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幅、企业净增数)(权重40%)。增设安全、环保等“一票否决”事项和争先进位、品牌创建激励加分项。由管委会负责对发展服务公司进行日常、季度、年度考核,考核注重县经开区的发展实效。考核落实末位淘汰制,连续两年考核处于末位等次的不合格人员,设置不低于10%的刚性淘汰率,端走“铁饭碗”,打破“大锅饭”,完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考核机制,充分点燃园区干事创业的“速度与激情”。

今年以来怀宁经开区紧紧围绕“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思路,紧扣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来抓招商,围绕产业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截至2022年5月,园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4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4家,战略性新兴企业达55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97.02亿元。招引文生医疗、鑫华通、一欣电池,通润驱动等企业13家,现已投资54.44亿元。下一步怀宁经开区将继续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跻身全省经开区“三十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