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从闽北武夷到天山南北——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回顾系列报道之一

   2022-06-27 新疆科技厅
37
核心提示:20年来,总有一批人在新疆辽阔的农牧区默默坚守。他们怀揣着对农牧民的真情实感,肩负着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

20年来,总有一批人在新疆辽阔的农牧区默默坚守。他们怀揣着对农牧民的真情实感,肩负着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开来的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为新疆农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奉献着智慧,付出了韶华。他们就是科技特派员。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后在《求是》杂志刊发《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指出这一做法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认真总结”。

2002年起,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始在福建全省推行。同年6月,科技部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南平有武夷之美,新疆有天山之雄。两地相隔数千里,人文环境、经济状况等截然不同。经验可以学习,但不可以模仿。作为全国第一批科技特派员试点省区,如何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为今后不断展开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赢得一个“开门红”呢?经过深思熟虑,自治区党委于2003年2月印发了《关于转发<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农办,人事厅、财政厅、科技厅等13个部门组成的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选取了昌吉、阜康、吉木萨尔三个县市开展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

首批88名科技特派员在新疆出现了!“科技+特派员”这个名称听起来很神秘,当他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朋友灿烂地笑了。这些科特派不就是整天和大伙儿风里来,土里滚的专家和农技人员嘛!

其实,随着身份的变化,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内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科技特派员是通过“按需选派,双向选择”原则上岗,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紧密结合昌吉州“三农”工作需要选派的。服务形式也让人耳目一新:“技术服务型”服务、“技术入股型”服务、“资金入股型”服务、“带头创业型”服务、“带动产业型”服务。创新的服务形式,提高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效。

在试点工作期间,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推广科技成果,服务农业生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活跃了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昌吉市的科技特派员韩德峻研究员选育开发的番茄新品种均通过自治区审定,推广新品种不仅解决了北疆地区制酱番茄出售难的问题,还在同等水肥条件下比常规品种亩增产1.5吨到2吨,亩均增收420元至560元。

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昌吉州的推行,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加快,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不断彰显,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昌吉州的成功经验在全疆引起强烈反响。自治区审时度势,趁热打铁,于2004年4月,在昌吉州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哈密、阿克苏、喀什、阿勒泰、塔城等9个地州的27个县市相继启动了试点工作。

2005年6月,自治区科技厅会同财政厅制定了《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支持科技特派员与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再添“一把火”。

这一时期,各试点县市把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作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把服务与经营相结合,实现与农民真正的携手。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服务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群众、专业大户、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初步形成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不仅调动了农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也激励了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于广阔农村施展才干。

科技特派员服务进一步得到创新,出现了“科技特派员+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园(基地)+农户” “大科特派+小科特派+农户”“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户(或种养大户)”等运行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改善了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平台,促进了当地技术员迅速成长,提高了服务成效。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2007年3月,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疆13个地州的87个县市区全面推行。1820名个人科技特派员和新疆农科院、新疆畜科院等68个法人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天山南北的农村基层。

在此后的15年中,我区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创新。2009年,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正式启动,自治区加大了对创业型科技特派员的选聘和支持力度。同时,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人科技特派员承包县市服务管理办法》。自此,我区科技特派员的工作重点从科技创业、科技服务并举向科技创新创业方向转变。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特派员马建飞,2010年牵头成立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销售、农资供应、土地流转、技术指导服务等为重点的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依靠科学农艺,带领周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如今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1.2亿元,年土地流转10万亩,经营收入达到6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跻身全国20强农机合作社行列。

从2009年到2015年,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和服务领域已覆盖全区。其间,自治区科技厅共落实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8000万元,支持各类科技特派员项目1534项;建成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761个,形成农业产业链85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0921项(个);开展培训班3.5万余期(次),培训农牧民860万人次,带动农牧民就业3.4万人次。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科技特派员更是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自治区于2017年制定实施《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试行)》《自治区科技精准扶贫专项行动(2017~2020年)实施方案》,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科技特派员深入扶贫一线,走村串户,播撒科学的种子,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让贫困户摘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新疆畜科院畜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艾买提·买买提,2017年一直以来深入南疆乡村一线农户家中开展配种繁育、接羔护羔、疫病防控等技术指导,做到肉羊饲养关键点的全面技术跟踪。在他的努力下,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多胎湖羊产羔率达到200%以上、羔羊成活率达到87%以上、饲养成本降低10%,280余户农民走上了肉羊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又成为科技特派员的行动目标。为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2021年,自治区发布了《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科学技术巩固自治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农业生产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全面升级,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有力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是以财政资金支持为引导,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实施或指导,为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活动而设立的科技类项目。与此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备案制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实验示范站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给科技特派员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方向。

广大科技特派员在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推动现代种业自主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促进加工产业升级,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伊吾县下马崖众合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法人科技特派员成功申报了哈密市科技项目《骆驼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集成推广》,投资230万元引进长眉驼135峰,实施优良品种选育。通过长眉驼公驼与新疆准格尔驼母驼杂交改良提高产奶量,利用本地资源,开展“配合饲料+秸秆”相结合的新饲喂模式,实现骆驼奶产量由平均1公斤提高到1.5公斤,驼羔成活率95%以上,为农村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我区推行20年来,宛如一池清水泛起波澜,形成了“以人为本、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新疆模式。通过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共有个人科技特派员6571人,法人科技特派员570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38个,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