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创新创业篇:科技创业,选择上海的理由丨科创这五年

   2022-06-27 上海科技
41
核心提示:科技实力再创新高,万众创新蓬勃发展。5年来,上海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抢

科技实力再创新高,万众创新蓬勃发展。5年来,上海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全面提升科研基础能力和发展能级;坚持面向未来超前谋划,主动布局一批代表前沿科技的先导产业……


“上海科技”联合解放日报、上海科技报推出迎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展示上海科技创新工作这五年耕耘及踏实前行之路。


从上海出发,在美国从事20余年创新药研发工作,如今又选择回到上海创业,礼进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结义博士选择了肿瘤免疫创业之路。他说:


上海是我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我创业的首选。这里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更有一路相伴的政策支持。


过去5年里,有成千上万名与王结义一样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精英科技创业者选择了上海。他们为上海的高科技产业注入了最为丰沛的创新活力。他们为何选择上海?


  “科创花园”的土壤愈加肥沃


2021年11月,由中科院院士牵头的天基通导遥智及高铁HIDT车地通信系统项目,入驻位于钦州路100号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1号楼11层的“联合创新孵化空间”。从这一层,走出过泰坦科技、东升新材料、米哈游、本趣网络等多家成功的科技创业企业。而新的创业项目将收获来自创业“前辈”经验传授和帮助。


3-1.jpg

“我们当初在钦州路100号享受到了‘保姆式’孵化培育服务,为我们指点迷津、化解难题,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东升新材料的创始人郑小群说,“所以我们现在也想能为创业者做点事情,继续传递这份力量。”


3-2.jpg

从1988年上海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至今,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上海现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过500家。它们如同一个个“科创花园”,为科技创业者提供资金、政策、技术、人才、平台等“营养元素”。截至2021年底,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过500家,经营场地总面积超过340万平方米,孵化和服务的企业和团队近3万家,覆盖科技类创业者超40万余名。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1/3是从孵化载体中培育出来的企业。


2017年,市科委提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围绕“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对各类载体进行引导和扶持。如今,上海的创新创业载体的专业化程度更为突出、品牌化效应更加凸显、国际化水平趋势增强,在各区、各行业领域均涌现出优质的载体,如上海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上海交大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张江药谷等,形成了“品牌”。


积极搭建大企业开放式平台,探索利用垂直产业加速营、大企业技术转型需求对接等渠道。如宝武集团、微创医疗等把技术创新与供给侧赋能有机结合起来,在众创孵化优质资源聚集的态势中定坐标、看方位,为企业转型发展、经济动能新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3.jpg

通过引导载体集聚、实现创新资源空间集聚,形成了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如张江科学城集聚了89家孵化器,形成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集群、2万余家大中小企业,产业溢出效应显著;杨浦区五角场的同济大学科技园以现代设计为主导,集聚了千余家科创企业,形成了产值达到495亿元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创新创业服务链日趋完整


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需求,上海建立起了“创业团队→小微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科创板企业”的政策扶持与服务链,是科技创业者为上海心动的又一个理由。


面向小微科技企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十三五”以来申报企业超过3.8万家,市区联动支持资金近20亿,扶持企业数量9000家左右。截至2021年底,上海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


在帮助企业“纸”变钱的过程中,上海主要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实施、营造生态,形成了技术需求、技术供给、中介服务、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2020年度全市共计受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043项,增长率超过80%。


3-4.jpg

历经十年的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先行先试,锐意进取,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包含近70个分赛点的“双创大舞台”。从最初的几百家企业参赛,到2021年近万家企业报名,参赛数量增长了10倍以上,位列全国各分赛区之首。2012年至今,上海1700余家企业(含团队)入选国赛总决赛,862家企业和团队获得国赛优秀,累计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大赛企业每年平均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超万人,海外归国人才在沪创业热情不断提升,上海连续八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第一名。高学历、高水平、高专业度的“三高”人才不断集聚,40岁以下青年创业者占比超60%。


  科技金融前伸后延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科技金融从债权、股权、资本市场、风险保障、组织构架等多维不断深入融合、持续探索和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更深刻地理解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随着科创板的推出,更多的金融资本聚焦科技创新,寻找到“风险”与“收益”更佳的平衡点。


2010年底,上海市科委联合各委办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和措施,试点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责任保证保险,迈开了引导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的步伐,近五年来,“微贷通”“履约贷”“小巨人信用贷”“高企贷”等“3+X”科技信贷产品共计为超过9000家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资金超过4000亿元。


3-5.jpg

近两年来,为进一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创新研发过程,明确技术资产在融资中的价值体现,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展《科技创新企业核心技术评价指南》(简称“评价指南”)研究形成评价指南标准。基于评价指南出具科创属性评价报告,已推出“智汇赢”“技知融”等信贷产品。通过上海技术交易所一站式基础数据模块、专利分析模块和技术价值模块,利用线上系统形成知识产权价值分析报告以及技术合同认定作为融资授信审核的重要依据,向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运用技术资产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在资本市场方面,科创板的推出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早期创新研发型项目的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便捷的退出渠道,支持优质硬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获得规模性融资进一步投入科研提升技术。


截至2021年底,累计上市企业377家,募集资金总额近5080亿元,其中上海近1518亿元,位居全国首位。为强化科创板的牵引作用,提升技术市场要素配置能力,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市科委通过设立上海技术交易所,促进技术与数据、资本等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实现技术交易效率,鼓励科技创新投入到技术资产的研究应用上,探索科创板上市企业技术资产披露制度。并建立“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针对入库企业进行分层级针对性的服务。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路演和沙龙活动,引导规范经营加强行业交流;推出技术领域的CTO社区,提高同一技术领域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帮助企业提升技术能及。截止2021年底,已有入库企业近1600家,其中正式登陆科创板企业已达24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