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7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记者获悉,接下来,安徽省将通过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的破除,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目标到2025年累计转化省内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
将减少对相关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要求
“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科技人员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热情不断高涨,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或自身创办科技企业等方式,将科技成果在本省就地转化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介绍,为引导和激励科技人员把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作为重点,健全“企业出题、能者解题、市场阅卷”的机制,接下来,安徽将进一步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重构成果转化评价与考核制度。
根据《行动方案》,安徽省将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科研人员,加大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评价指标权重,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奖励评选的重要依据,减少论文数量要求。同时,赋予高校院所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分配自主权。
在考核机制上,将改变原来将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放在对高校综合考核中,且权重较低的状况,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行单项考核。
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上,将在高校试点开展工程系列职称评审,让实验室科技成果尽快熟化、工程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同时,制定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双向兼职取酬管理试行办法,打破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采取“双聘制”,推动企业高端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聚焦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转移转化
接下来,安徽省还将构建新型科研攻关体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安徽将成立省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其中,来自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由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凝练真正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招募攻坚单位或团队,以“军令状”方式签订攻坚合同。对难度大、风险大的项目采用“赛马制”。此外,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试行基于信任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开展科技项目经理人制度和“业主制”试点。
为优化高能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动态捕捉机制,安徽省还将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先导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服务机构,服务利用大科学装置开展研究的科研团队,发现、挖掘、验证形成的前沿科技成果或衍生成果,滚动实施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转移转化清单。
此外,还将充分发挥“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作用,推动研发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高效对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潘峰介绍,接下来,将引导高校和科研院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登记认证后录入“羚羊”平台。同时,将在“羚羊”主平台上开设“企找科”和“科找企”栏目,助力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线上对接,线下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根据《行动方案》,安徽省目标到2025年当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到2025年累计转化省内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累计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刘畅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