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书教授与王育才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口服抗生素递送载体,该载体能够高效促进抗生素的口服吸收,同时有效降低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稳态的破坏。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并已申请国家及PCT发明专利。
目前抗生素的给药方式以口服为主,口服广谱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会严重破坏肠道菌群的稳态,进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的发生。如何让抗生素增效又少“误伤”肠菌,做到两全其美,是目前细菌感染治疗领域亟须解决的重大难题,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目前很多抗生素在小肠部位的吸收效率较低,从而进入并残留在大肠区域,破坏肠道菌群稳态。根据这一特点,科研人员设计了能够高效靶向近端小肠的纳米抗生素,从而介导抗生素的有效吸收,避免肠道菌群失衡的策略。基于钠离子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1(SGLT1)在近端小肠特异性高表达的发现,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葡萄糖修饰的阳离子纳米载体(PGNPs)递送抗生素。研究发现,PGNPs包裹的抗生素结合小肠前端的SGLT1,高效递送氨苄西林、氯霉素等抗生素进入血液循环,增加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有效治疗肺部细菌性感染和李斯特菌的全身感染。同时,口服PGNPs包裹的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的肠道残留,其对小肠和大肠共生菌的影响大大降低,并且在停药后很快恢复。进一步研究证实,口服PGNPs包裹的抗生素显著降低了抗生素相关的肠道菌群紊乱带来的疾病风险,比如肠道条件性致病菌的感染、代谢性疾病肥胖和减少肠道耐药菌以及共生菌中已知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积累等。
该研究成果有望避免当前口服抗生素应用对人体的两大副作用:破坏肠道菌群造成慢性疾病以及肠道耐药细菌、耐药基因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潜力。(记者 吴长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