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南通市“五大聚焦”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022-07-15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3
核心提示:近年来,南通市多措并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

     近年来,南通市多措并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55%,比全市规上工业增幅高12.55个百分点。南通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依托市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议事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定期听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做好分析研判。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制定我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明确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高位组建科创委、实体化运作科创办,推动县(市)区全面建立科创委,构建起“强统筹+硬落实”的科创管理模式和全市域大科创一体化推进格局。按照“南通沿江科创带1.0、江苏北沿江科创带2.0、长三角沿江创新发展带3.0”规划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列第23位,较上年前移3位。

二是聚焦举措创新,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聚焦重特大战新项目落地落实,创新推进举措,依托领导挂钩联系推进重大战新项目工作机制,深化每月调度、协调会办、视频观摩、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坚持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紧盯供地、供电、能评、环评、施工许可等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分类推进、逐一突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工作专班,开展送服务到项目一线,常态化深入一线开展现场办公,积极提供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2021年,我市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入选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省级重大项目数量全省第三、建设进度全省领先,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800亿元。

三是聚焦强链补链,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建立健全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推动11个战新优势产业强链补链。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910.8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量的56.1%,装机容量列全省第二,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98.3万千瓦,列全省第一。三峡如东海上风电项目首台机组的并网,标志着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并网。高技术船舶产业全国领先。全市特种船舶、高技术船舶、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订单占比超过60%,一批大国重器在南通诞生。中远川崎、中集太平洋等重点企业斩获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等订单,全球首艘5000立方米双燃料全压式LPG运输船、首艘智能LNG加注船、中国首艘油电混合、豪华双体客船大湾区一号轮等先后交付。2021年,全市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5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新增上市公司11家、创历史新高。

四是聚焦要素支撑,创新平台加快布局。整合联合行业上下游创新资源,成功创建2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实现我市产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通光集团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评数并列全省第一;5个单位获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获评数全省第一;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众创空间20家,总数全省第三。成功举办2021年亚洲光电子会议,国际光学领域行业盛会首次在地级市举办。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光电论坛,并设永久会址在南通创新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落户南通,为我市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能。深入实施省双创计划、市江海英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全年新增入选省“双创人才”71人、省“双创团队”7个,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二。我市和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基地。组建注册资本20亿元的南通科创投资集团,设立规模50亿元的南通创新发展基金,着力构建从企业孵化、到创新融资、到产业扩张的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

五是聚焦技术攻关,关键技术持续突破。坚持把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发取得新成效。2021年,我市7个项目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1.31亿元,全省第二;2个项目获省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立项,全省第二;8个项目获省重大成果项目立项,全省第四;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奖补超2.6亿元。其中,承担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的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成功实现240MW大型浮式天然气快速发电装置研发及产业化,填补国内海上浮式天然气发电装置技术标准空白;承担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的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研发及产业化,彻底破解了我国航空装备制造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实现我国航空装备关键铝合金材料生产技术自主可控。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首批发榜11项。在2021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通富微电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