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打造硬核“智造余姚” 争做“两个先行”排头兵

   2022-07-15 余姚市科技局
40
核心提示:近日,余姚深入贯彻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以引育硬科技团队—支持硬科技研发—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

近日,余姚深入贯彻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以引育硬科技团队—支持硬科技研发—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硬科技产业为核心主线,推动智能制造硬核实力跃升,连续两年获评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市委书记傅贵荣作为唯一县(市区)代表在2022年度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聚力产业高新化,全面提升创新竞争力。一是狠抓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揭榜挂帅”攻关,实行“一链一攻关清单”机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突破关键技术200余项,尤其是江丰电子的超高纯靶材新技术,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系全省唯一由民营企业牵头的获奖项目。2021年余姚入选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百强前10。二是狠抓优质企业培育。统筹抓好初创企业“春耕播种”、高新企业“育苗造林”计划等计划,构建科技型企业全周期梯次培育机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新增236家,占总拥有数的61%。企业设置研发机构数居全省第3,国家级单项冠军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总数居宁波第1、全省领先。三是狠抓产业集群打造。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做强“35”千百亿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五年翻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四年翻番,增长至2021年408.54亿元,居全省第5;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升幅度居全省第6位,R&D占比达3.92%,强度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5、第3。成为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示范县。

二、聚力平台高端化,全面提升创新策源力。一是建强高端科创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实施研究院精准引进等计划工程,引育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创新载体8个,集聚各类人才300余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个,孵化高科技企业18家。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个,集聚各类服务机构40余家、相关产业企业280余家。二是建强协同创新平台。成功建立上海虹桥“中意楼”等国内“创新飞地”,以及宁波中东欧创新基地等“离岸大脑”,在探索国内国际联动创新模式上走在了前列。中意复旦(张江)科创中心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四大研发平台建成投用,上海虹桥中意楼企业入驻率超50%。三是建强重大战略平台。倾力打造“一园两区两镇”,加快释放创新聚合效应,甬矽、容百等一批百亿级企业成功落户,中意宁波生态园经济总量5年实现翻番、招引世界500强企业5家,智能光电小镇连续两年成为省特色小镇亩均效益领跑者。

三、聚力生态高能化,全面提升创新生命力。一是突出人才赋能。坚持“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创设助创、财务和法务专员“三员制度”,累计引育国家、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85名。依托甘中学博士的影响力,促成7位业内顶尖专家带着项目落户余姚,推动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会址落户,拉动机器人产业增加值5年翻2番。二是突出金融赋能。健全“首投、首贷、首保”科技金融支撑体系,近三年财政科技投入近20亿、引导企业研发投入超190亿,组建成立股权等基金15个、资金总规模超52亿,20余家市内企业获得投资。三是突出改革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升级“科技创新数字导航系统”,落地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创新地图,推行科技项目“不见面评审”,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改革领跑全省。 

(来源:余姚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