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东岳集团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科技引领、高质发展”的总体思路,瞄准重点领域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沿着科技、环保、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成长为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和PTFE研发生产基地,打造了行业独有的“氟、硅、膜、氢”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群,仅2021年度研发投入超过8亿元,获授权发明专利总数464项,主持起草各类标准达79项。
日前,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全省独角兽企业和全市瞪羚企业,一项项骄人的成绩,生动演绎着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东岳集团着力打造“两个替代”新引擎。一是国产化替代,瞄准被国外巨头占领的高端氟硅材料市场,发挥本土优势进行“本土保卫战”;二是替代传统的中低端材料,提高我国航天航空、大飞机、高铁、电子5G、建筑等关键领域的装备水平,成功解决了国家、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科技创新制度堵点和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科技成为东岳集团发展的强劲支撑,集团对科技创新持之以恒的重视和投入,让多项高收益产品经历超过十年的持续研发迭代。科技创新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源源不断,推动了集团产业结构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疫情之下,东岳集团之所以能突破困境,创新是关键。产品技术的领先为集团不断稳步攀升提供了保证。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在今年严峻的大环境下,1至6月,企业主营收入依然超预算,超去年同期。
科技强企,服务先行。东岳集团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专项的带动与辐射,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兰化所等3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合作平台20个,开展合作项目60项,与150 多名行业权威专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保障。东岳集团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引进、评价和激励政策,实施了“股权、期权、奖励加提成”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整合机制,“特殊人才特殊政策”的人才引进机制,“赛马而不相马”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在哪里,东岳就去哪里”的人才全球化机制,吸引聚集科技创新优质要素,实现更高起点的自主创新。目前,东岳集团科研团队已突破700人,形成了集团中心研究院和“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创新研究院统携的国内外6大研发中心、协同创新研究院协办的20个联合实验室与和各公司研究所统分结合、分工协作、集成联动的新型科研机制。同时,完善权益保护、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等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和人才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