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4.5%和15%,绿色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推动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夯实产业绿色发展园区载体、完善产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等6项重点任务,共22项重点工作举措。
推动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壮大绿色新兴产业
在推动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以推动存量产业绿色转型为主,充分发挥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先发优势,落实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具体来说,重点以数据为驱动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赋能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绿色”协同改造,建设绿色智能工厂。推动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提升碳足迹、水足迹等追溯分析能力。探索建立园区级、行业级、城市级能源大数据平台。此外,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大力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自愿性清洁化诊断工作,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强化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高效利用,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
在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方面,《行动计划》结合重庆市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参照国家层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梳理六个产业方向:一是提高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小三电等核心零部件区域配套率,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二是加快电子产品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提高相关产品产能,扩大新型电子产品供给。三是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强化先进材料支撑。四是推动通用设备、环保装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升级,壮大节能环保装备规模。五是做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存储,打造清洁能源及储能产业特色优势。六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研发和交叉融合,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工艺经验、知识方法向软件产品转化,赋能经济社会智能绿色发展。
提升产业链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市场创新主体
在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方面,《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系统推进支柱产业领域绿色水平提升,增加产业链的含绿量。包含四方面举措:一是完善绿色设计方法与工具,推动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绿色设计平台,推动优势企业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工业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0家。二是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力争到2025年绿色设计产品累计达到100种。三是创新绿色服务,完善绿色制造第三方服务体系,创新绿色服务。四是促进全链条低碳脱碳,打造绿色供应链,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
在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方面,《行动计划》指出,企业作为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力量,要综合市场、行政等多方举措协同大中小各类市场主体绿色转型。涉及三方面举措:一是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引领带动全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二是完善绿色综合服务体系,广泛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三是争取设立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端研发机构,培育绿色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
夯实园区发展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在夯实产业绿色发展园区载体方面,《行动计划》结合重庆市产业园区集聚程度不断提升的基础,利用产业园区行政管理效率高、基础设施完备等特点,将产业园区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理念,推动各产业园区聚焦2~3个细分行业持续深耕,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提高全市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到2025年,全市产业园区投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提升至85亿元/平方公里。
在完善产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方面,《行动计划》要求,以“生态”思维推动产业发展,从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打造吸引企业、集聚产业的绿色发展产业生态。一是做好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规划布局;加快高效低碳产品设计、高能效清洁生产、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工艺管控、资源化与再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以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积极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结合“双一流”建设,加强重庆市内高校绿色低碳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围绕绿色低碳相关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