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日报》关注吴中经开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用审批改革赋能经济发展。
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就是经济发展的“加分项”。 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到深化市场主体登记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从“政务服务+互联网”建设到做优“预审+帮代办”服务,近年来,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现政务服务由“要我办”到“我要办”,以精准有力的“链式服务”破解企业审批堵点难点,接续擦亮政务服务“第一窗口”品牌。
做好服务“软环境”,拼出发展“硬实力”。2021年,吴中经开区累计新注册企业6189家,同比增长20.4%;累计完成项目立项审批470件、总投资5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6%、14.9%,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互联网+政务服务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
通过网络提交相关电子材料,经网上审查合格后,企业就可以在单位自助打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日前,吴中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全程电子化办理,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业务,实现足不出户全程网办,“一次也不用跑”,极大节约了企业办事成本。
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是吴中经开区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的一个缩影。通过优化江苏政务服务网吴中经开区服务大厅,完成69个大项、147个子项的审批事项维护,并着重细化受理条件、办事流程、材料清单等,让企业办事搜索更简捷、理解更快捷、操作更便捷,“不见面审批”办件占比由原先的70%提高至90%。
今年5月,华中师大苏州实验中学项目在吴中太湖新城开工,作为国家级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落成启用将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活力,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但在项目初始阶段,企业对于报建手续并不熟悉。为加快推动项目的开工建设,吴中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积极启动“不见面审查”“容缺办理”“延时服务”等绿色通道,工作人员逐一梳理所需材料清单,细心讲解难点,通过不见面审批多次在线沟通,及时解决疑难,并辅以“容缺办理”“延时服务”,短时间内完成了报建手续。
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吴中经开区不断充实政务服务网内容,增强服务网“实用性”,跑出了“经开速度”,展现了“经开效率”。
企业审批删繁就简 从“多事多流程”到“一证一流程”
企业通过政务服务网在线提交一套材料,申请办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和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各有关部门在线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出证。日前,吴中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向苏州人多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发放了吴中区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行政审批深层次“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
“以往开店需要办多张证书,跑多个部门。这次改革后,只需要一张证就可以开业了,明显节约了我们的时间精力。”拿到吴中区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的人多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降低市场主体行业准营成本,真正实现“拿证即开业”。吴中经开区按照《苏州市吴中区“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梳理、分类整合市场准入领域涉及两个及以上许可凭证的行业,首批选取餐饮、超市、旅馆、健身馆、劳务派遣公司等12个与人民群众生活消费关联度高、审批环节多的行业作为试点,设置专人专窗,负责“一业一证”业务办理工作,申请人只需交一套材料,实现“一次申请”,经一次联合核查、领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就可开业,变“多事多流程”为“一证一流程”,“串联”审批转为“并联”审批,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间。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增添服务发展新势能。吴中经开区本着应减则减、能减则减要求,对政务服务不断再精细化、再规范化,服务“温馨度”持续提升。
预审+帮代办 建立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机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图合格书、不动产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就在上个月,腾越精密二期厂房项目在一天之内集中领取了这五张证书,成为吴中经开区2022年度首个拿地即开工、五证齐发产业项目。
此次拿地即开工项目依托吴中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联合区住建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经开区资规中心所等部门,配合建设单位充分利用土地出让挂牌与不动产登记确权间的“等地时间”,建立“企业服务人员、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六方工作群,将企业“等地期”变为办件“加速期”。职能部门在拿地等待期间对用地审批、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相关事项并联审查,待项目取得土地后,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五证齐发”,实现审批模式上的“再提速”,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的“零等待”。
重点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吴中经开区不断做优“预审+帮代办”服务,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审批,创造性提出主动“导办”、全程“帮办”、委托“代办”、全面“兜办”举措,试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人指导、帮办代办、即申即批、批后指南、企业管家、无感延伸等配套服务。同时,对企业拟报批材料,主动开展预审,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报批材料质量,确保正式报批“一次性”过,并通过网上服务群,确保企业需求随呼随应,服务不空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