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董春华教授及合作者、特任副研究员邹长铃等,将微腔内的光辐射压力引起的机械振荡加载到泵浦光上,经过5千米长的单模光纤传输后激发另一微腔内的机械振荡,通过光学模式和机械模式的有效调控,从而实现两个光力系统的全光远程同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迄今为止,振荡器之间的全光同步距离仅限制在微米量级,大大限制同步网络的应用。尽管光力系统将机械振荡器与光子连接起来具有天然优势,但远程光力系统的全光同步实验实现仍具有挑战性。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力系统全光同步的物理解释,将注入锁定机制与同步机制结合起来,实现了全光远程同步。首先,基于微腔中的热光效应和光弹效应,团队实现了最大达5.5纳米的光学频移以及0.42兆赫的机械频移,克服了在不同的光力系统中光学和机械模式同时对准的困难。紧接着,团队利用一束相干激光驱动二氧化硅微球腔,产生的调制光通过5千米长的光纤传输到微盘腔。在合适的激光频率下,边带诱导的光力相互作用成功抑制真空噪声,输出功率谱降到单峰,实现两个机械振子的同步。
研究团队利用1625纳米左右的探针激光对微盘的机械振动进行检测,进一步确认了实验结果。通过对两个振荡器的输出功率谱和相空间轨迹表征,两个微腔可以以固定的相位关系和相同的频率振动,展示了对不同波段光信息进行同步的能力。
实验所展示的远距离全光同步技术,为构建复杂的同步光力系统网络奠定了基础,有望在光通信和时钟同步等领域得到应用。(王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