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借势2022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烟台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重点推介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着力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成果转化和人才汇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产业是必须抓住的“风口”。眼下,烟台黄渤海新区正追“光”逐“电”,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将光电产业打造成带动全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稳固基础拉长链条
聚集产业优质资源
经过多年培育和扶持,黄渤海新区光电产业已初具规模,竞争实力较强,产业基础扎实:聚集起上下游企业35家,年产值约160亿元,睿创微纳、显华科技、台芯电子、中节能万润、正海磁材等一批骨干企业蓬勃起势;企业自主研发的8微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光刻胶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OLED红光材料、单色混合液晶、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
“光电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蓬勃发展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市场容量巨大、技术发展迅速,发展后劲十足。”时不我待抢抓机遇壮大产业,黄渤海新区布局建设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让产业生态更完善、产业链更安全、产业竞争力更强。
一场秋雨带来丝丝凉意,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项目现场,工程车辆机器轰鸣、往复行驶,施工建设热火朝天。
“产业园聚焦红外传感器、半导体激光器、微波器件、太赫兹探测器等重点领域,旨在构建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及材料、装备为一体的光电传感产业生态。”项目负责人介绍,“更好地发挥核心骨干企业辐射、带动、示范作用,集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依托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黄渤海新区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畅通产业链循环,将打造更具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微纳传感产业生态圈。
“政产学研用”深融
提升创新策源能级
“无论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还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都要围绕需求明确自身定位,差异化发展,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杨华勇等专家共同为产业发展把脉支招。
实际上,为支撑光电产业阔步前行,黄渤海新区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搭建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烟台)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产业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烟台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检测及技术研究院,以及新型半导体研发制造、半导体封装材料研发与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先后落户。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光电信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35个、研发人员1500余人。
“我们正推动产业链‘1+5+N’创新策源体系建设,即充分发挥省实验室作用,搭建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关键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一批企业创新平台,以良好科技创新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基础,吸引着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牵手”新区。“我们将在黄渤海新区举办国内外传感器展览会,搭建面向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交流平台,促进传感器行业纵深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蒋庄德告诉记者,今后的合作将持续深入。
瞄准两大主攻方向
加快崛起新增长极
面向高端、面向未来“落子”布局,黄渤海新区对光电及磁性材料产业链有更深层次的谋划。“高端化、创新化、链条化、园区化。”这是黄渤海新区确定的产业链发展目标。
瞄准微纳半导体和功率半导体两大主攻方向,黄渤海新区计划在基础材料和专用设备“一基一专”核心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全力构建“211”产业体系。
全力推动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台芯功率半导体产业园、一诺电子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等10个特色产业园提速建设,构建配套完备的产业生态;全力支持做大睿创微纳、正海磁材等首批10家头部企业,抢占领军地位;全力推进非制冷红外焦平面芯片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高端新型显示材料产业化项目等10大在建项目建设;全力突破光电关键元器件及材料、高端芯片等10项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光电及磁性材料创新成果产业化;全力实施“双招双引”,签约一批高科技项目,推动“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等4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落地,举办专场招聘会,“订单式”培养人才……“三年内,将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家、培育上市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年产值规模达500亿元,打造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半导体产业新高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光电产业将加速崛起极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增长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