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曾秀丽研究员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马兆成副教授联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ontent and diversity of carotenoids associated with high-altitude adaptation in Tibetan peach fruit”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解析了基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光核桃的高海拔适应性,说明类胡萝卜素代谢主要通过强光照和低温参与了光核桃的高原适应性。
类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响应不同的逆境和氧化胁迫。研究团队发现处于不同海拔的光核桃果实颜色会逐渐变深:在拉萨同质园12个栽培桃和不同海拔96个光核桃中检测到了43种类胡萝卜素,定量分析发现栽培桃和光核桃25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光核桃类胡萝卜含量根据群体结构可分为两组,即I组(> 3500 m)和II组(< 3500 m),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另外,光核桃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量的定量实验表明,PSY(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CCD4(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4)和BCH(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基因表达量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
该研究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完成。该相关研究获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资助。
图1 不同海拔光核桃类胡萝卜素及其合成基因的相对含量与表达量
附,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814622018714#f0020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