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呼伦贝尔:以“科技兴蒙”为突破口 绘就创新发展新篇章

   2022-08-18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呼伦贝尔市科技局
41
核心提示: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把落实好“科技兴蒙”行动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契机,以“科技兴蒙”重点专项作为工作重点突破口,强化与“4+8+N”合作主体对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乘势而上

高质量落实“科技兴蒙”行动

呼伦贝尔市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大力实施“科技兴市”行动,形成了一批综合性保障政策,打造了一批示范性平台载体,培育了一批标志性科技专项,集聚了一批引领性人才队伍,成为全国35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之一。创新活力的不断注入,为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2021年起,呼伦贝尔市持续开展“科技兴市”行动重点专项征集立项工作。2021年下半年,启动征集“科技兴市”行动重点专项,市本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重点专项支持。围绕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呼伦贝尔市对农牧业、生态与资源、生物技术三个领域与区外大院大所合作的8个重大专项给予立项支持。今年5月邀请中科院、农科院、青海农科院、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对实施方案论证,确保项目如期完成、落地见效。目前,各项目均在按照实施方案顺利推进中,其中“生态修复创新平台—天然草地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生态修复推广面积已达3.0万亩,经测产评估效果良好;“呼伦贝尔地区大豆优异种质资源创制”项目已培育出四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系;“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研究”项目已登记2个国审马铃薯新品种;“呼伦贝尔退化草地快速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已在呼伦贝尔市推广2.1万亩,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6月,启动组织征集2022年度呼伦贝尔市“科技兴市”行动重点专项(成果转化)项目,现已通过项目形式审查9项,拟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专家评审。

为不断拓宽科技合作渠道,提升合作层级,今年4月,呼伦贝尔市政府领导带队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对接,围绕呼伦贝尔市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5月,呼伦贝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厦门大学,针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飞地、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对交流接,并成立呼伦贝尔市驻福建省科技合作联络处,主动开展对接服务,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创新技术和成果转化共享共用,为下一步同“4+8+N”合作主体加强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呼伦贝尔市“博士讲堂”启动仪式

围绕支撑高水平科技发展需要,呼伦贝尔市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培育,制定了《呼伦贝尔市集聚科创资源、促进招才引智、助力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推进表,为推进“双招”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持。呼伦贝尔市科技局积极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对接,搭建高层次合作,双方共同举办呼伦贝尔市“博士讲堂”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专题讲座三期。今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在智慧城市发展、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呼伦贝尔市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兴蒙”行动见实效

院地合作结硕果

为扎实推进“科技兴蒙”各项任务落实,呼伦贝尔市深化与大院大所主体对接合作,特别是与中科院合作以来,双方着力围绕地方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去年促成中科院“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和“‘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两个A类先导专项落地呼伦贝尔市。

退化天然草原快速修复成果对照图

截至目前,中科院植物所已在呼伦贝尔市建立450亩技术模式核心示范田,4800亩牧草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准备完成可加工7000吨牧草的微生物菌剂用于开展牧草青贮加工技术示范,并完成中小马力智能农机样机创制及应用示范。中科院计算所作为中科院生态草牧业战略先导项目子课题“基于新一代农机体系的草牧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示范”的承担单位,按照课题要求,完成了鸿鹄系列智能农机的研发及草牧业机具智能化改造,先后在鄂温克生态草牧业试验站、特泥河农牧场等地进行试验示范。

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等技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实现了对大河湾农牧场16.1万亩、379块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物长势等农业数据的监测与采集,通过传统农机网联及新一代智能农机无人化作业试验示范的应用,探索以“智能农机+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河湾黑土地保护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呼伦贝尔市黑土地数据平台建设,中科院团队结合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积极进行需求调研,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初步方案编制,进一步进行项目落地实施。

“科技兴蒙”合作协议稳步推进

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科技局扎实推进“科技兴蒙”合作协议重点事项,确保专项项目顺利实施,取得新进展。

呼伦贝尔市科技局主动发力,扎实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签订的合作协议落实落地。按照协议要求,呼盟羊草新品种繁种计划委托鄂温克旗阳波畜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拟以羊草新品种繁种销售权实施许可的方式进行,计划3年内完成4000-5000亩的种子基地建设,今年已完成1000亩种子田的播种。

呼伦湖科研项目野外采样工作

为确保“呼伦湖多污染源发生输移转化机制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呼伦贝尔市推动建立了以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协调主体的四方合作机制,并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项目技术指导。构建线上和线下工作平台,定期召开项目研讨,保障项目有序推进。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丰水期和冰封期野外调研,初步构建了呼伦湖多污染源发生输移特征识别相关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申请发明专利3件,针对冰期干湿沉降样品采集申报发明专利4件。

今年7月,在呼伦贝尔市科技局的推动下,总投资3.23亿元的中科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应用测试基地项目在呼伦贝尔市奠基。该项目是农业农村部2022年1号文件中全国20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之一,是我国首个第三代智能农机高寒地区测试基地。项目由中科院计算所、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牙克石市三方共同合作建设,具备农机服务、农机测试、农机维保、旅游研学等功能,占地面积486亩,建设工期为5年。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智能农机检测空白,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的跨界融合,为全国农机产业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实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业产业向智慧化、高效化、集约化转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