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无人零售出海 进军还是溃逃?

   2019-04-07 雷锋网
50
核心提示:  2018年开始,曾经红极一时的无人零售创业公司纷纷调转船头,进军海外市场。  中国技术出海向来是大众

  2018年开始,曾经红极一时的无人零售创业公司纷纷调转船头,进军海外市场。

  中国技术出海向来是大众喜闻乐道的话题,但在国内无人零售退潮的大背景下,这次出海在多数人眼中更像是一次溃逃,是创业公司们挣扎求生而讲述的又一个故事。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这还得从无人零售的爆红说起。

  O2O创业者们的新战场

  今天几乎已经没有人再提O2O的概念,但短短几年前,它也曾是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丝毫不亚于后来的共享经济和无人零售。

  2010年前后,得益于4G网络带宽提速,连接线上线下的O2O新模式开始走俏。除了团购和外卖,打车、家政、美容等任何一种线下服务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随时随地与用户连接,其中也包括零售。随着各路玩家和资本同时入场,O2O领域迅速掀起热潮,这股热潮在2014年前后到达顶峰,又在2016年急速衰落。

  从O2O赛道退出后,这些玩家亟需寻找新的风口,以继续书写他们的故事。恰好这时,地球另一边的美国,亚马逊宣布推出革命性的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Amazon Go无人值守、即拿即走的特点充满想象空间,无人便利店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创业者们书写故事的最佳载体。所以某种程度而言,无人零售的爆红可以看做O2O泡沫破灭的产物。

  缤果盒子的创始人陈子林便是一位从O2O领域转战无人零售市场的创业者。2013年11月,陈子林在广东中山创建了O2O水果品牌——缤果水果,并于2015年7月底完成了由盈信资本领投的Pre-A轮千万级融资。

  “我们的融资能力并不算强,资金也只够用于去跑通模式,其实当时已经可以做到平均每单的履约成本在5元以内,并且实现盈亏平衡。但是竞争对手跑得更快,我们的模式很难从三线城市突围出去。”陈子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为了降低配送成本,陈子林开始在小区楼下设立自提柜,并尝试在自提柜里放入零食售卖,这是缤果盒子的最初形态。但缤果盒子真正成型是在Amazon Go发布之后,借着Amazon Go的热度,缤果盒子顺利斩获了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因缘际会成为了无人零售风口的引爆者。

  然而大多数从O2O领域退出的公司都缺少技术背景,他们只能采用RFID方案来达到类似Amazon Go的购物体验。“他们想学Amazon Go,但只学了皮没学到里子,结果就是既没办法解决商家的痛点,也无法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云拿科技联合创始人张一玫说道。

  RFID方案短板明显,玩家们都心知肚明。缤果盒子A轮融资后陈子林就曾在采访中表示,RFID方案只是过渡,公司正在积极研发基于计算机视觉的2.0方案。不过对于他来说,技术并不是首要的,当务之急是先在年底前铺五千家店抢占市场。

  缤果盒子的另一位创始人冯新宇则与陈子林意见相反,在他看来,提升内功要比规模扩张迫切得多。理念上的差异最终促使冯新宇选择退出,离开缤果盒子后他在广州另起炉灶成立了逗号智能,潜心钻研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门店改造方案。

  资本进场,无人零售渐渐失控

  今天回过头来看,陈子林和冯新宇的理念之争其实可以看作无人零售市场竞争的一个缩影——到底该先占位还是先打磨技术?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个人选择,倒不如说是企业基因使然。对于从O2O市场转战过来的玩家而言,要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显然不现实,所以它们很自然地选择了抢占市场。这个选择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随着资本入场,越多越多企业被裹挟着身不由己地走向了极端。

  据艾瑞咨询统计,仅截至2017年底,无人零售市场吸引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40亿元人民币,风头甚至盖过了共享单车。

  在资本红利的吸引下,大大小小的玩家如同过江之鲫般涌入,迅速将市场竞争推向了白热化。各家企业为了跑马圈地,纷纷开始盲目扩张。而到了开放式无人货架这种模式出现,原本旨在技术升级的无人零售彻底沦为了一场点位之争。

  无人货架企业对点位的筛选标准一降再降,只要公司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去就铺货柜。入局者们从一线城市打到二线城市,再打到三四线城市……直至雪崩来临。

  2018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运营,成为国内第一家倒闭的无人货架企业。没过多久,猩便利宣布裁去60%的BD人员;七只考拉停止货架业务;果小美融资搁浅,工资发放困难;小闪科技申请破产清算……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随着这些企业一个个倒下,原本潜心于技术研发的企业也一并被唱衰。

  对于外界的唱衰之声,张一玫不以为意。她认为,这些倒下的创业公司并不是真正的新零售企业,而是一些学皮不学骨的模仿者。“他们的倒下对行业反而是好事。”

  YI Tunnel创始人吴一黎的看法与张一玫一致。他表示,“行业热的时候,擅长营销和吹牛的公司混得风生水起,专注于技术的硬实力公司反而不吃香;现在行业冷静下来,我们的价值就慢慢凸显出来了”。

  但不得不承认,整个行业承受的巨大质疑,使得每一个玩家的生存处境都变得更加艰难。资本退潮要求企业们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以谋求生存。这或许也是驱动无人零售企业出海的一大重要原因。

  然而,海外市场就真的是遍地黄金吗?在国内难以落地的无人便利店,到了国外就能焕发生机?

  无人零售出海 进军还是溃逃?

  对于无人便利店在国内市场的窘境,吴一黎并不讳言。他坦承,无人便利店在国内落地确实不多,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无人便利店本质上还是一家店,要先解决开店的问题,再来考虑无人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无人便利店其实是超前于市场的。

  吴一黎表示,目前国内便利店市场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人均拥有的便利店数量和日本、美国甚至东南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便利店企业优先考虑的事情是增加门店数量,而后才会慢慢过渡到无人便利店。

  相比之下,海外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已经趋于饱和,商家对于技术赋能提升经营效率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无人便利店的核心其实并不是无人,而是通过数字化理解消费者在线下的行为,支持商家更好地选品、定价和管理供应链等。

  当然,从节约人力成本、缓解用工压力方面来说,海外市场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和中国相比,海外市场人口更少,人口老龄化也更为严重,人力成本高涨。

  “以日本、韩国为例,他们的店员很多都是印度人和牙买加人,本国是很难找的。而且有些国家社会福利非常好,周末几点钟之后就不允许上班了,但消费者又需要相应的服务,所以他们对无人化的需求非常强烈。我们今年参加NRF和MWC大会的时候都发现,海外客户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张一玫对雷锋网说道。

  事实也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吴一黎介绍,迄今为止YI Tunnel已经在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并服务了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光是无人便利店方案,YI Tunnel就服务了3家海外世界500强企业,包括中东最大的电信运营商Etisalat、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可口可乐。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是真的热爱

  在所有无人零售企业中,YI Tunnel或许是最早瞄准海外市场的一家。早在2017年行业还非常火爆的时候,它就定下了出海的战略。

  “我们参展了2018年1月份的NRF大会,当时全场提供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的公司只有我们一家”,吴一黎对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说道。

  而在与海外市场的接轨方面,YI Tunnel也确实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吴一黎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主要学习图形学和大数据方向,是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通过高考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大三、大四期间,他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从事的也是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吴一黎在Oracle和IBM工作了八年。在IBM工作的四年里,他主要负责中国区电子商务企业级软件的销售,并占据了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

  2014年,吴一黎整好30岁,他希望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搏一把,看能不能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一番兜兜转转之后,他想到将自己最擅长的两件事——计算机视觉和企业级零售软件结合到一起,做一套无人店的解决方案。

  为了表明破釜沉舟的决心,2016年底吴一黎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找来很多清华大学的校友,一起成立了YI Tunnel。

  扎实的专业背景加上起步时间较早,使得YI Tunnel在技术上建立起了一定的领先优势。多年的跨国企业工作经验,则让它在对接海外企业时无论在语言还是思维方式上都没有障碍。吴一黎认为,这是YI Tunnel能够在海外市场率先打开局面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2019年YI Tunnel的战略仍然是服务海外大型客户。“我们还是会朝着一家全球化企业的方向去发展,这个策略是不会变的”。

  无人零售何必无人

  现在断言无人零售的出海之路能否成功还为时尚早。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YI Tunnel能否在海外市场破局,也不管无人店这种形式最终能否被市场认可,它的尝试都充满意义。

  正如吴一黎所说,无人便利店的核心并不是无人,而是通过数字化理解消费者在线下的行为,支持商家更好地决策。无人店中用到的商品识别、人脸识别、动作识别等技术,都是感知和理解消费者线下行为的关键。

  YI Tunnel在产品形态上并不执着于无人店,它打造的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但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自成体系。

  “比如我们做了无人店,就可以快速推出AI自贩机、AI结算台、货架监控、供应链预测等等,它其实都是无人店的一部分。等我们做了无人店,再去赋能零售行业时,相比其他解决方案就相当于降维打击。”吴一黎对雷锋网说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