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德国能源转型“提速心切”却不容乐观

   2022-08-16 《中国石化》杂志2022年第8期
42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为对冲国际局势变化给能源供应带来的影响,德国经济与气候保护部再次提出《可再生能源法》(EEG

今年以来,为对冲国际局势变化给能源供应带来的影响,德国经济与气候保护部再次提出《可再生能源法》(EEG)立法修正案草案,为的是加速德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给并放弃化石燃料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以期尽快实现能源转型。事实上,德国早在2010年就曾提出在2050年前完成100%可再生能源供给的目标。然而随着欧洲能源转型趋势愈演愈烈,德国在2021年将“放弃化石燃料”目标提前至2040年,而今年的修订又使该时间进一步提前。

新政府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

2021年底,朔尔茨领导的德国新政府上台后,确定将“绿色转型”作为其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承诺加大减排力度,争取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随后,新政府批准了一项补充预算,为气候与转型基金注入600亿欧元融资,并允许更多投资进入绿色转型领域。

今年年初,新上任的德国经济和气候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宣布一份新能源发展计划,旨在推动绿色转型,计划提出到2030年末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德国电力结构的80%,而2021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仅为41%,较此前提出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65%”的目标更是再上一个新台阶。随后,为应对国际能源局势的变化,德国政府提出一项能源政策重大改革方案,以期加速可再生能源建设,摆脱对化石燃料进口的严重依赖,称为“复活节一揽子计划”,业内认为这是德国几十年来最大的能源政策改革。该方案的核心是可再生能源法,旨在加强德国能源安全和能源主权,拓展德国在陆地和海上可再生能源建设,减少德国对化石燃料的严重依赖,同时也强调了德国绿色转型计划的紧迫性。方案对可再生能源提出了更高的容量目标,即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80%(约600太瓦时),到2035年实现100%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政府提出了几点重要措施,一是从2023年起取消EEG2021中规定对消费者征收的税费(即绿色能源附加费),以此来抵消电费上涨的影响,同时政府预算也将为新能源电站提供融资;二是太阳能补贴,并在公共场所中强制安装太阳能设备;三是提供2%的土地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加快可再生能源扩容和电网扩容,同时要求各州应简化相应规划的审批手续。此外,德国还考虑在今年进行国家绿色氢气战略审议,启动追加融资计划,对氢气进口进行补贴。

新法案也对风电和太阳能发展分别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其中,每年新增至少1000万千瓦陆上风电装机,到2030年,德国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应达到1.15亿千瓦;海上风电也需加快发展步伐,到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应达到30吉瓦,到2035年达到40吉瓦,到2045年达到70吉瓦。太阳能目标则更加雄心勃勃,根据德国的官方预测,从2022年起,德国将逐步增加新建光伏装机,到2025年前分别新增7吉瓦、9吉瓦、13吉瓦、18吉瓦,此后从2026年至2035年每年新增22吉瓦的光伏装机,到2030年装机量将达到215吉瓦,到2035年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25吉瓦。此外,政府将简化规划和审批程序,增加招标量,加快电网和输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电网扩建。

任务艰巨,恐难一蹴而就

尽管德国政府一直努力推进能源转型、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再加上当前国际局势的倒逼效应,迫使德国政府提出如此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道阻且长,恐难一蹴而就。

首先,德国执政联盟成员对于法案的部分内容仍无法达成一致。一揽子法案由来自绿党的罗伯特·哈贝克提出,但执政联盟中的其他成员表示,在立法过程中还需要对法案内容进行修改。事实上,德国风电产业虽在本世纪初就已实现大规模发展,但此后德国政府不断出台多部严苛的自然保护法,同时一些社会环保组织的诉讼,也直接导致德国风电项目审批缓慢,因此在过去10多年间,德国风电场建设速度远不及预期。比如,2009年至2019年,德国风电装机增长率仅为9%,增长率远不及欧洲其他国家。因此,此次重大改革也恐遭到多方阻挠,政策上、法律上都难以平衡。

其次,技术问题将是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因。为解决近期能源严重短缺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德国曾考虑加强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来弥补能源进口缺口,但这仍与其承诺的减排目标相悖,于是德国把目光投向了氢能源,甚至一度提出了“氢外交”的口号,在今年5月时曾考虑将之前计划用于液化天然气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使其能够用来运输氢能源。但这一设想目前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仍有许多技术上的障碍需要突破,比如LNG工厂使用的设备目前都不适合用来处理氢气,像储罐这种昂贵的设备也不适合拿来容纳小小的氢分子。另外,如果氢气液化后通过海路运输,需要冷却至零下250摄氏度以下,而天然气液化只需冷却到零下160摄氏度。

再次,可再生能源项目生产扩张需要大量投资,但回报有限。由于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配件价格不断上涨,可再生能源厂商的利润正在被不断增加的投入成本所吞噬。抛开铜、镍、钴、锂、钢等价格上涨的因素不谈,目前企业甚至无法确定如何确保这些原材料的供应。而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则特别容易受到供应链瓶颈和高通胀影响。因此,在政府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同时,相关企业的悲观情绪却在不断蔓延。(作者孙瑱 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浙外环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