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平县依托科技赋能人才添智 开启丝网产业创新发展新篇章

   2022-08-18 衡水市科技局
41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安平县紧紧围绕丝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特别是作为全省首批6个省市

今年以来,安平县紧紧围绕丝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特别是作为全省首批6个省市县科技联动试点县之一,争取县域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专项服务行动率先启动,保障特派团顺利派驻开展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一、高位推动、高点谋划,构建群英汇智新格局。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丝网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建立三大机制,全力推动科技特派团服务专项行动。一是专班推进机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省级科技特派团对接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在专班的大力推动下,丝网特色产业率先被列入省科技厅联动实施“四个一批”(谋划一批、研发一批、转化一批、落地一批)项目,由河北科技大学牵头组建安平县丝网产业科技特派服务团,汇聚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多家知名院校的14名专家,7月份开始定期驻安平办公。二是政策导向机制。制定《安平丝网产业科技特派服务团工作方案》,选定安平县国有企业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科技特派团项目的实施主体,进一步强化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与安平县丝网企业间的合作,让科技特派团在安平的服务效果实现最大化。三是环境优化机制。以“安心办”服务品牌为抓手,主动承接省科技厅各项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全力为科技特派团搞好服务,提供最完善的平台、最优越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当好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打造科技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

二、高效推动、立竿见影,彰显亮点纷呈新面貌。科技特派团全面梳理丝网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精准开展全方位全链条高层次科技服务,推进丝网特色产业创新升级。一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丝网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共性技术服务需求,推进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建设配套支撑平台。目前已组织不锈钢、焊接链条相关企业成立不锈钢丝网研发中心和焊接丝网研究中心,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二是组织关键技术攻关。依托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重点技术项目攻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正与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探索丝网在智能化领域的拓展应用;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改造高端不锈钢丝网特种织机,力争实现低目数不锈钢网编织打纬速度每分钟200次以上,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生态链条上的驱动作用,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围绕解决金属网网病检测耗时费力的问题,填补国内在金属网自动化检测方面的空白,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合作研发金属网网病自动化检测设备,目前丝网缺陷数据已采集完毕,正在进行样机生产成本核算;围绕解决黑丝布片单纯依靠人工问题,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与河北科技大学合作焊接自动化机械改造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样机改进。四是培育产业创新主体。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今年以来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科技创新能力由C级跃升为B级,进入全省前45名。

三、领航掌舵、把脉定向,绘制振奋人心新蓝图。安平县以网都科技和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推动丝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一是明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技特派服务团领航优势,梳理分析丝网企业、技术、产品、市场等现状及发展走势,绘制丝网产业图谱,制定丝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招商目录,到2025年确保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团队10个以上,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由B类跃升为A类。二是建设创新体系。充分借力科技特派团技术优势,建设国家级丝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抗落石冲击试验平台,吸引京津高端创新平台在安平设立分支机构3个以上。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参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在高端织机智能化升级(635目)、高性能丝网材料制备技术、高强度不锈钢网制造技术(1500MPa,500目)等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及重大成果转化专项,力争到2025年,精准推进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个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以上。三是精准帮扶企业。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团资源优势,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开行,争取丝网产业集群规划贷款5亿元,围绕丝网产业提质升级,实施“一企一策”重点帮扶,推动鹤煌、捷通进军10亿元规上企业,协助庞德、金标等4家企业上市。另一方面,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丝网织机;帮助鑫河、科丰等企业摆脱微丝用316L不锈钢丝全部依赖进口(新日铁)的现状,力争到2025年,高企、科小数量和研发投入比 2021年均增长3%~5%。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