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集聚科技服务力量。推进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科技特派员总数达63名,实现63个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全覆盖。围绕全区滁菊、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服务,目前已形成1000亩食用菌、2000亩滁菊、2.5万亩水果、3.5万亩茶叶等区域特色产业版块。推行科技特派员组团服务。成立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组建复合型科技特派团1个、专业型科技特派团2个,共服务10家农业企业,28个行政村。成立3家科技特派员博士后工作站,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南谯样本”。拓宽科技特派员选任领域。打造科技特派员专家库,从林业、农业、气象、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等部门选认,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目前科技特派员队伍中高校专家20人、企业科技人员3人、农业科技特派员28人、气象科技特派员1人、林业科技特派员10人、金融科技特派员1人,同时根据需求开发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位14个。
二是创新农业科技支撑模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全区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家,总数位列滁州市第一。6家特派员工作站均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等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研究开发新技术2项、新品种2个,推广新品种示范数1770亩,建立种养殖示范基地2120亩,带动户均增收3488元。帮助争取农业科技项目。先后指导大柳黄金梨专业合作社、沃林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资金支持65万元;正在帮助滁州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沃林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项目。构建“6+1”服务模式。让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团、示范基地、农户、责任部门6方紧密凝聚在1个项目之下开展服务。
三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打造“3+1”运作模式。建立“政策引导搭平台、项目带动兴产业、利益联结促发展”和“科技创新惠三农”的工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整合政府资源,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印发《南谯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明确安排15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出台《南谯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监督管理。通过“项目带动”整合项目、人才、技术三种资源,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自在研或有过承担实施科技项目经历的科技人员(团队)中选认科技特派员,目前科技特派员队伍中已有2名科技特派员承担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名科技特派员主持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团项目。通过“利益联结”形成科技人才和农村经济相结合、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特派员到农村领办创办协办经济实体,如黄金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村集体签订技术入股协议;沃林蓝莓种植合作社与科技特派员签订聘用合同,并明确相应薪酬待遇;科技特派员龚建国创办了金玉滁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和滁州滁菊食品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何华奇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滁州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