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坚决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创新制胜”战略导向,锚定争创省“科技创新鼎”,围绕“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要求,通过三年努力,实施平台“造峰”、两链“融合”、主体“登高”、人才“裂变”、生态“提优”五大行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完善“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主城区,打造台州湾科创走廊核心腹地,为临港产业带建设提供最高端、最有力支撑。
一是实施平台“造峰”行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按照“三区一厅”定位和“一核三带”布局,加快建设椒江科创谷,做强圈层式产业生态“创新核”。做优创新“头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构架,面向“三大”科创高地布局合成生物研究院、东海食品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今年投用椒江北大科创园、院士赋能中心、卫浴小镇孵化园,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壮大创新“骨架”,按照“一街道一品牌一载体”,“一街道一产业一高校”的目标,下沉全域资源,提能科创载体,导入高端要素,推进创新型镇(街)建设全覆盖。织密创新“脉络”,遵循产城融合的发展方向,树立“一个社区就是一个众创基地”的理念,用足用好城中留地,差异化点状布局建设大孵化集群,构建“一有阳光雨露就生根发芽”的全域科创雨林生态系统。到2024年,建成台州人才城等载体,构建“高校+研究院所+街道+龙头企业+创新单元”多元并存的科创格局和“域内+飞地”“省外+海外”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网络。
二是实施“两链”融合行动,提升行业产业“创新力”。充分发挥椒江区作为台州临港产业带中轴点优势,深度融入“五城十链”,扛起新医药健康城和精密制造产业城的首位担当,重点推进“浙里光谷”建设。精准绘制“2+4+N”产业链“图谱”,坚持纵横交错布链、上下结合补链、聚焦龙头强链,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突破“两链”融合供给堵点,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数字新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光电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打造缝制设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全省样板。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前瞻布链,以“技术催生需求、需求引领产业”促进未来产业发展,推动未来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到2024年,培育“未来工厂”1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3家以上。
三是实施主体“登高”行动,打造高新产业“增长极”。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创主体梯次培育机制,更大力度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全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7家,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集群崛起态势。支持九州药业、水晶光电等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实现规上企业R&D投入增长20%以上,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3家以上。紧盯技术瓶颈,强化“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入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入选省“双尖双领”重点科技计划2项,形成“进口替代”成果1项。到2024年,培育省科技领军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80家、700家,全社会R&D占GDP比重3.2%以上。
四是实施人才“裂变”行动,唱响创新创业“青春曲”。全面推进“人口集聚”总战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高质量实施“引人留人”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塔尖”人才引育,集聚一批“高、精、尖、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夯实全谱系科技人才队伍“塔基”,分级分类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引进一批专业化、技术型的高技能人才,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全周期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城市环境,激活中央商务区闲置楼宇,引进一批数字类、科创类企业上楼入驻,打造城市创新“极核”,推动城市进一步向年轻态、青年化转变。加强大学生招引政策推介,在高铁新区、商贸核心区、东部创新港等布局建设青春楼宇、青春园区、青春社区,打造青年人才实习应聘、就业创业全链支持体系。到2024年,力争省“鲲鹏行动”计划专家引进实现零的突破,新引进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0名以上,新引培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落地院士创业项目3个以上,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9.3万人。
五是实施生态“提优”行动,营造崇尚创新“新气象”。严格落实市“科创5条”政策,2022年区财政对科技资金投入翻一番,达到1.1亿元以上,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积极创新科创基金、科创贷等金融服务,加强“投、贷、保、担”联动,打造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度支持科创经济发展,面向研发设计、科技咨询、技术转移转化等九大科技服务业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科创服务平台,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
(来源:椒江区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