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经济背景下,通过分类、研磨、再造粒和共混等物理工艺回收再利用塑料废弃物是实现循环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日前,德国聚合物龙头科思创首条使用回收再生材料共混生产的聚碳酸酯(PC)物理回收(MCR)生产线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澎湃新闻从科思创获悉,该生产线投资额超2700万欧元,计划2023年投入运营,每年可生产超过2.5万吨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质聚碳酸酯及合金。科思创计划到2026年,公司亚太地区的回收再生聚碳酸酯年产能将扩建超6万吨。
科思创表示,MCR是指采用物理方式实现塑料回收,原料来源包括农夫山泉水桶、建筑板材中的阳光板等,使用废塑生产的回收再生聚碳酸酯可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和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是科思创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工程塑料事业部最大的单一市场,受益于中国产业链布局完善,叠加下游持续、稳定的需求、人口基数加上产业升级的长期目标,给科思创加大在华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非常大的信心。
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2015年,国内聚碳酸酯年产能约61万吨,至2020年末已经增长至180万吨左右,年均增速超20%。随着相关企业新装置不断投建,国内聚碳酸酯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450万吨/年。
另外,科思创还提到将改造升级其位于泰国玛塔府基地的共混生产线,使其具备生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能力,该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完成。科思创预测,到2030年PCR产品将占该生产线年产量一成。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生产运营高级副总裁尼古拉斯·斯托克尔(Nicolas Stoeckel)表示,科思创在中国和泰国的项目投资不仅是为了扩大产能,更重要的是提升生产回收成分更高且品质更稳定的产品的能力。
王丽强调,生产循环材料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回收的原材料和下游市场应用不是一对一关系,最终这些回收材料用到哪些行业产品上,取决于产品规格,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应用案例都需要和客户合作去认证这个原材料,有很多非常细致的技术指标。
科思创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商之一,前身为德国拜耳(Bayer)材料科技,2015年独立上市,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制造,以及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的研发。上海一体化基地是科思创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生产基地,截至2021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总额超过38亿欧元,其中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累计投资总额达36亿欧元。(记者 王晶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