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名单公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上榜。这是继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三大国字号招牌后,烟台开发区再次摘得“国字号”荣誉,标志着知识产权工作迈上发展新台阶。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始终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打造国际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转型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全区新授权发明专利超过500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96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590件,位列全市第一。
翻看烟台开发区企业知识产权目录,可谓成果丰硕:龙源技术、先声麦得津2项专利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国专利金奖;荣昌生物专利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银奖;华创智能、万华化学等四家公司荣获三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亮眼成绩的背后既得益于企业聚力创新谋发展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精准护航。“我们先后出台了《专利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权利人给予资助。”烟台市市场监管局黄渤海新区分局局长滕作诗介绍,为全面调动企业积极性,建立投入产出激励机制,2019—2021年,黄渤海新区财政累计投入知识产权扶持专项资金超过6000万元,引导激励企业不断加快创新。
据统计,三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5652件,发明专利授权176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知识产权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在注重提高知识产权数量的同时,更加关注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黄渤海新区还实施“321梯级支撑计划”,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2019—2021年,全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授权专利实施率达到80%以上。截至目前,获得各级专利奖30余项,其中中国专利奖17项,金奖2项。
同时,为助力科技型企业变“知本”为资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黄渤海新区出台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遴选“白名单”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建立银政企对接长效机制。如今,已有50余家企业累计开展260余件次专利质押贷款,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探索推出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帮助16家企业利用182项专利获得低成本3亿元融资。目前,全区已推出2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共向28家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3亿元。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如何对其进行切实有效地保护?黄渤海新区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构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造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全方位集成式格局,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编制《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明确增强全区知识产权保护效能的18条具体举措。成立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中心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单一窗口”,打通行政、司法、仲裁、调解、公证等保护渠道和环节,实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的协同发力和有效衔接。建成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烟台巡回审判庭、烟台自贸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海洋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五大协同保护机构,构建起知识产权保护大体系。在该区中节能科技园“知识产权园”集聚区,已招引横琴国家运营平台、广州高航等近2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办理专利、商标、版权、维权、质押等业务。
到2024年,力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0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0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数量逐年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