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探索产学研融合会议召开

   2022-09-01 光明网
41
核心提示:8月28日,“科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探索产学研融合会议在上海市科学会堂成功举办,会议特别设置

8月28日,“科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探索产学研融合会议在上海市科学会堂成功举办,会议特别设置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科创中国”平台、学会官方微博、官方B站、蔻享学术、AiBrain、Socratic Lab等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观看总数近6000人次。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与上海脑-智工程中心承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会议邀请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和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张旭进行开场致辞。

“科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探索产学研融合会议召开

马兴发表示,上海市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科协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助推产学研融合。希望参加本次会议的各方能不虚此行,加强合作,共同为地方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赋能。

张旭表示,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将更好的服务上海市科技创新发展,打造脑与健康产业新生态,进一步实现“科创中国”提出的“求实效、植内涵、提质量、筑生态”的要求。

“科创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探索产学研融合会议召开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与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教授刘琦共同主持,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以Subtyping Brain Diseases为主题,用计算机模拟人脑,为疾病治疗打开新思路,其所在的研究团队正与国内医院合作建构人脑数据库。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卫东,从医疗机器人的临床需求和国家战略出发,分析了技术和产业瓶颈,建议推动创新产品转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产业链、生态链建设。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表示目前我国麻醉医生严重缺乏,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研发人工智能麻醉系统势在必行。未来,麻醉治疗学、舒适化医疗、中西医结合以及组织架构建设是麻醉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复旦大学教授颜波以数字智能再生为主题,分析其在医疗场景下的使用,梳理了目前的成果应用和学术成果。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惠敏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北医六院的医生已可通过记录病人观看不同类型刺激性图片、短视频时的眼动信号、脑电信号、皮肤电反应等数据,对抑郁症进行分类。上海市新近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磊简要介绍了智能计算系统,特别强调了静音、低功耗算力平台特色。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文志结合医疗中用声音增强色盲人士色彩感知能力的做法,说明人类的大脑不是静态的,可以被科技改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耿道颖围绕智能影像与医工交叉,简要介绍了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院长沈定刚分享了人工智能在PET重建、分析及临床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研究所所长刘成良介绍了可穿戴心脏健康智能诊断及实时预警播报系统,并现场演示设备如何使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凯带来了神经影像与肠道菌群分析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中山大学教授张贺晔以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in Circulation System为主题,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苏州大学教授陈新建聚焦眼科OCT影像人工智能诊断,展示了应用成果。

清华大学教授施路平为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他首先感谢大家在特殊时期线下参会,他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科技和产业领域精英,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人工智能领域众多企业代表前来线下参会,大家欢聚一堂、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共谋“科创中国”未来发展大计。

学会特别邀请上海市新近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助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快速发展。新近纪智能致力于打破科技与市场壁垒,企业自研高算力、低噪音的高性能计算硬件设备,适用于轻量级深度学习加速、智能医疗、NAS等场景,能够为医学领域中MRI成像计算、神经学科建模计算、测序计算等复杂计算提供有力的硬件平台支撑。新氦类脑智能是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承载主体,致力于打造基于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芯片的产业发展引擎,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张意格)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