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日照经开区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

   2022-09-01 日照经开区
31
核心提示:8月18日,在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一块块硬币大小的桉树木片经过水解、蒸煮、漂白等工

8月18日,在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一块块硬币大小的桉树木片经过水解、蒸煮、漂白等工序变成了溶解浆,再经过百米长的生产线加工后,变成了纤细柔软、形如棉丝的高品质纤维。

“这是我们引进博士人才团队研发的莱赛尔纤维,它也被称为‘长在树上的棉花’,可与各类纺织纤维混纺制作高档服装,也可以加工成无纺布,用于制作湿巾或者口罩夹层。”该公司党委书记李润明向记者介绍。国内的莱赛尔纤维生产企业大多从国外进口溶解浆再进行深加工,但是成本居高不下。2019年,在日照经开区的支持下,该公司引进了一支全职博士科研团队,对溶解浆技术开展攻关,让“从树上摘棉花”的技术成功破题。

“项目自投产以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现在年产2.5万吨,产值4.5亿元。这是人才团队为企业创造的直接价值。”李润明说,人才的引育为企业的发展汇聚了不竭动力,公司目前拥有全职硕士及以上人才100余名,本科及以上学历职工占公司职工总数的35%,来自海内外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330余名,企业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品木浆生产企业。

企业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企业。一场“双向奔赴”,让产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在山东双港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的活塞加工车间里,伴随着机器人与自动化数控车床紧密配合,一个个银光闪闪的新能源船用发动机活塞走下生产线。

“这是我们引进高等院校人才团队研发的新产品,预计今年的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董旭向记者介绍,这几年,该公司通过柔性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组建起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先后改进和研发出多款新型产品,该公司近3年产值的平均增速超过15%,去年产值达2亿元。

工业企业有了人才的加持,产业发展快马加鞭。新兴产业的人才招引,也让日照经开区的新经济发展如虎添翼。位于日照经开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山东科巢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于去年投产,当年即上规纳统,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产值8000万元。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站着一支“浙大系”的人才团队:该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郑旭春为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联合创始人丁寒锋为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瑛泰创新医疗器械由专家梁栋科领衔,产品在中国PCI(冠状动脉)支援器械市场国内品牌中排名第一。

“我们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对各类人才及团队的支持力度,让全区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日照经开区人才开发与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韩玲介绍。

近年来,日照经开区加大人才和就业服务力度,投资建设双创大厦、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系列平台,引进华辰友慧等一批专业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才活动,营造优质人才生态环境。先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12个、创新人才598名。其中,133人次入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

同时,树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推动产才融合发展,调研摸排人才需求、项目、资源、政策“四张清单”,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实现企业、项目、人才“同频共振”。推进“产业+大学”融合发展,与市内院校构建“1+1+N”合作体系,即建立“一产业一学校”精准合作,实施“专业+产业”“培养+就业”“科研+生产”等全方位融合,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衔接。出台“产才深度融合发展十条”等办法措施,构建“1+N”人才招引政策体系,在全省首推人才“举荐制”;建立青年人才补贴“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工作机制。今年累计为349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发放各类扶持资金569.1万元,以“人才贷”扶持企业4550万元。

外来人才不断集聚的同时,日照经开区还下大力气支持本土企业的人才培养。金马工业集团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赵昌德在企业中从最基层的钳工维修工作做起,一路成长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齐鲁工匠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双港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高级技师李为刚,自从工作以来勤于学习、善于钻研,聚焦解决一线生产技术工艺难题,带领团队先后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428条,解决现场生产技术工艺难题300余项,完成创新成果31项,培养出高级工及以上人才35人。其中,齐鲁首席技师2人、日照市首席技师3人,其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工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据统计,目前日照经开区的人才总量达3.9万人,各类研发平台达134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5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