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秦创原·陕西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效应初显

   2022-09-02 西安市科技局
72
核心提示:(来源:西安航空基地科技创新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西



(来源:西安航空基地科技创新局)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西安航空基地立足辖区产业优势,积极融入全省共建秦创原机遇,步履不停、奋力推进秦创原·陕西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效应初显。紧盯“秦创原·陕西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建设目标,西安航空基地立足辖区航空产业发展先决优势,以“四个融通”为抓手,在平台、技术、体系、制度等方面,加快实施创新战略,通过创新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依托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升级提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平台创新融通 强化龙头产业链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我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航空基地航空产业资源丰富,辖区及周边聚集了西飞公司、一飞院、试飞院和强度所等一批国内航空领域的龙头企业及优秀科研单位。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西安航空基地密切联系龙头企业发展规划,精准实施科技赋能和项目带动战略,先后联合西飞推进“大飞机创新原”项目,启动建设7个原创技术供给实验室,并与高水平航空专业院校密切合作,组建了一批高科技研发平台和创新中心,有力保障企业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再造科技创新成果,同时带动一批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服务配套力再提升。

截至目前,西安航空基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10家、市级科研平台23个。

推进技术创新融通 构建民机产业链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才能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打造未来发展优势。为此,西安航空基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汇聚智慧资源,助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以新舟系列飞机研发制造项目为代表,西安航空基地企业联合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民机项目技术攻关,突破飞机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保障了新舟系列飞机顺利投入市场。目前,新舟系列飞机在国内外共运营300多条航线,用户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

此外,西安航空基地还在辖区选取了一批优质企业家担任“人才导师”,并成立“人才导师”工作室,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市场指导等方面为辖区创新创业企业人才解疑答惑,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优、用得好、留得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推进体系创新融通 扩张配套产业链

作为西安市航空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域,西安航空基地逐渐构建起集飞机设计、整机制造、试飞鉴定、强度测试、专用装备制造、航空材料制备、零部件加工、人才培训、通用航空、旅游体验等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

为助力辖区中小企业发展,西安航空基地结合企业需求,引入技术转移、军品认定、知识产业等专业资源,建立“技术共创、设备共用、信息共通、产业共生”的共享体系,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企业协作共生。当下,西安航空基地已引进培育8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聚焦细分专业领域,定期开展航空成果推介会、校企交流等创新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工艺、使用新材料。

同时,作为西安市科技创新工作典型代表,西安航空基地还曾获国家财政部、工信部和科技部三部委支持的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专项资金,是西安市唯一一家获支持单位,在全国大中小企业融通特色载体交流会做先进经验交流。2020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双创升级专项资金项目顺利通过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的绩效考评和验收,项目被评为优秀,并获得中央专项资金奖励。

推进制度创新融通 延伸服务产业链

西安航空基地建立“协作沟通机制、区域协调机制、企业交流机制”三个机制,充分调动政府调控、龙头引领、民企配套的不同优势,加快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进融合发展。

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西安航空基地与辖区航空产业企业家联合会密切沟通,联合实施企业家成长培训计划、设立产业合作联盟,先后启动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陕西省西安市航空集群培训实验室等多个项目,着力扶持以航空服务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提管理、开路子、拿市场。

目前辖区已成功培育部附件维修、空地勤人才、专用设备、无人机等航空服务关联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恒锵航空从事飞机部附件维修业务,具有485项CAAC维修能力、13项EASA维修能力,并在新三板挂牌。金宇航空已取得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资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考点资质,目前已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维修人才培训机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