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协同“财政”“金融”支持惠企。全面梳理市级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以制造业为主体促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1+N+X”政策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2022年上半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25%。通过举办科技金融对接活动、推广“科技贷”、争取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方式,推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供需对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2022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向科技型企业投放“科技贷”资金2.5亿元,组织115家企业申报科技创新再贷款15.36亿元。
二是协同“项目”“人才”支持攻关。支持科技型企业参加国家、省重点研发项目,实施一批面向科技型企业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为导向的“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攻关。2022年以来,全市凝练储备科技项目112项,24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争取项目资金1970万元。征集“揭榜挂帅”重点攻关项目需求3项,其中1项成功入围省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任务。创新推出“研发飞地”支持政策,支持本市企业在市外就地引进使用高端人才智力,实现“研发在外、转化在马”。完善顶尖人才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政策,实施市场化引才激励,推动科学引才、靶向引才。拓展人才服务中心功能,推进人才事项“一网通办”,加速政策兑现和办事效率。
三是协同“部门”“高校”支持解难。建立健全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线上答疑、专题服务等方式,精准摸排并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首批申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5家,同比增长17.8%。组织长三角区域高校院所精准对接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联合攻关等科技创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需求和技术难题。2022年以来,全市已发布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632项,摸排企业研发需求58项,推动全市产学研合作项目1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