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河北: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2022-09-02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38
核心提示:色泽、饱满度、株粒重、籽粒品质,一遍遍筛选,一道道考验。近日,辛集市马兰农场籽粒考种室内,工作人员正

色泽、饱满度、株粒重、籽粒品质,一遍遍筛选,一道道考验。近日,辛集市马兰农场籽粒考种室内,工作人员正在仔细“考量”每一粒小麦种子。

“选种就像大考场,上百个环节、成千上万组数据比对,才能最终选出最适合种植的‘优等生’。”辛集市马兰农场籽粒考种室负责人潘玉恒深有感触。

凭借抗寒抗病、高产稳产等优势,“马兰1号”今年喜获丰收,在邢台闫里村实收测产创下亩产863.76公斤的佳绩。

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我省将种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科技的命脉来抓,连续多个五年计划对育种工作稳定支持。聚焦战略需求、整合优势力量,组建一批种业创新团队,吸收国内高层次育种人才加入,形成长期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相结合的攻关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

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小麦种子,成为丰收的关键因素。

省农科院宁晋示范基地“土里捂”冀麦765,实收亩产达586.34公斤,实现晚播小麦高产的首次突破;冀麦325、石麦26、衡麦27等品种在小麦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展现了良种的潜力和空间……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好品种,必须配套良法,才能将高产、节水特性发挥到最优。

“那时候,可是愁坏了。”回顾今年小麦生产历程,一场小麦苗情管理上“促弱转壮”的硬仗让一些种了多年庄稼的“老把式”忧心如焚。

往年越冬前,新生的麦苗已经绿油油盖住地面了,但去年有的地里麦苗还没长出来,捂在土里了,有的长出来也细弱得像根针,被称为“土里捂”“一根针”。据统计,当时全省出现123万亩越冬前未出苗的“土里捂”麦田。

苗情差,怎么保收成?我省通过“核心优种+晚播弱苗促弱转壮”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扭转了小麦减产乃至出现绝收的严峻形势,保障了夏粮稳产增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

打好粮食安全主动仗,近年来,我省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推进农业节水技术创新专项、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立体式”的助推让我省种业渐入佳境。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2017年、2018年,我省分别承担了关于小麦—玉米丰产增效的2个专项项目,建设了11个共100万亩的小麦技术示范区和68个共1000万亩的辐射区。项目期区内累计增产小麦玉米239.7万吨,新增经济效益54.1亿元。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试验区冬小麦二水改用微咸水灌溉,实现冬小麦季亩均节水50方。

技术加持外,丰收的奥秘也在农田里。

在河北省产粮第一大县邢台市宁晋县的北楼下村,千亩核心示范区的节水小麦比对照品种平均每亩增产一百多公斤。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贾秀领说,除了种子好,运用“北斗导航+浅埋滴灌”栽培技术,也为小麦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小麦播种机配套的拖拉机上安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北斗导航和浅埋滴灌技术相结合,使得种子播得精细,灌溉时又节水节肥。

“安装滴灌后,庄稼能够更充分地吸收水肥,苗更壮了。”宁晋县沃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立欣介绍,“浅埋滴灌一亩地投资200多元,一次铺管,可以用两季。不用开挖垄沟,也没了田间畦埂,我这5000亩地种出了过去5250亩地的收成。”

这是我省走上粮食现代化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建设了河北省节水灌溉装备等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轮式拖拉机、农牧特种装备、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等6家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支持研发农业高端智能绿色装备,一批新成果、新装备取得了良好示范效应。同时,还创制了一批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理化诱控产品、生物有机肥等农业绿色投入品,攻克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肥料高效利用等30项技术。自走式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施药机具快速发展,实现了粮食品质提升。

(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