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包头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构建融通创新生态

   2022-09-09 包头市科技局办公室
43
核心提示:一、围绕产业链,共建科技创新链一是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稀土领域,重点开展高丰度镧铈元素平衡高值综合应用


一、围绕产业链,共建科技创新链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稀土领域,重点开展高丰度镧铈元素平衡高值综合应用、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大规模储能用稀土固态储氢材料及系统、共晶荧光体及激光闪烁晶体等稀土光功能材料、集成电路用稀土抛光液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稀土智能化装备开发;新能源领域,重点支持利用新能源制备绿氢技术及氢存储、运输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技术产品开发,高温气冷堆燃料组件优化制造工艺技术及核电应用小型化技术开发;现代装备制造领域,积极开展数字化及智能制造技术研究;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点在工业零碳流程再塑、绿氢生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关键技术研究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一批技术瓶颈。二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包头市与中科院、东北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工智造(重庆)研究院等60多家研究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机制;建立了“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包头产学研办公室、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包头科创中心”;包头市与青岛链湾研究院签约共建“包头数字经济研究院”,与明阳公司共建“内蒙古明阳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与哈工高科青岛工业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合作,与中国兵器集团第五二研究所共建包头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目前,签约平台载体25项,已落地17项。

二、围绕产业链,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一是推进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由北方稀土集团牵头,联合稀土领域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上下游企业,申报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已获批成立。二是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一机集团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浙大、北理工、南理工等20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围绕特种车辆及传动先进设计理论与方法、超高强材料复杂构件智能焊接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研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大、兰大等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共建实验室。邀请严纯华院士召开了高丰度稀土元素高值化利用学术论坛、举办实验室建设研讨会,持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有研集团、北京矿冶集团、北京科技大学等共同申报2022年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三是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2022年,氢燃料电池重卡开发与示范、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6家创新联合体在自治区备案;北方重工集团联合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等48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成立了兵器装备特种液压泵阀攻关创新联合体;北奔重汽、北方股份公司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等4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成立了内蒙古电动轮矿用车关键系统及核心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体;北奔重汽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2家高校和企业成立了氢燃料电池重卡开发与示范创新联合体;包瀜环保公司联合上海瀜矿环保等2家企业成立了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创新联合体;华鹿公司联合内农大、内科大、包头农科所及润泽园合作社等5家农业企业成立了内蒙古番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尚氏番茄公司联合内蒙古农科院、内农大、中国农科院等4家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了内蒙古优势特色蔬菜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创新联合体。

三、围绕产业链,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一是支持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内蒙古包瀜环保公司、北奔重汽集团分别成功揭榜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项目,2项共获批资金2500万元;内蒙古优势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联合体揭榜自治区种业项目,获批资金1500万元;稀土高新区筛选自主创新示范区项目12项,获科技支持5000万元。二是实施科创飞地建设。组建成立“包头·北京科创基地”,加速推动北京的科技成果向包头转移转化;包头市北奔、北重集团、一机、稀土院、长安永磁、英斯特等单位与北理工、南理工、西安交大、浙江大学、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在北京、南京、杭州、西安、昆山设立9家研发机构,实现研发在外地、转化在包头;开展包钢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200万吨CCUS一体化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开展包头市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合作建立“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包头)基地”,已累计引进特色蔬菜种质资源130多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