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省科技厅青年志愿者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 下沉商品街社区因地施策创新疫情防控新举措

   2022-09-13 海南省科技厅
55
核心提示:三亚商品街社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楼栋数708栋,总户数近九千户,总人数约1.7万人,具有外来务工人口多

三亚商品街社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楼栋数708栋,总户数近九千户,总人数约1.7万人,具有外来务工人口多,流动人口密度大、日常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面对突如其来疫情,商品街社区作为三亚市11个高风险疫情区域之一,社区原有管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无法应对突发疫情,导致人员社会面管控不到位、居民保供跟不上、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返回人员住处消杀滞后、社区人员底数不清等困局。

直面问题,聚力破局

面对突发的疫情及商品街社区现有困局,如何能快速反应,汇聚力量,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成了制胜关键。为此社区迅速成立了包括省、市、区、社区等党员干部为主的临时党支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省、市、区干部由社区统一调配和管理,健全疫情防控作战体系,制定疫情防控攻坚拔寨作战图,细化网格管理责任制,建立台账,实施挂图作战,强化分工协作,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三亚社会面风险捞干筛净的目标。

凝心聚力,彰显责任担当

省直志愿服务队作为社区抗疫作战重要力量之一,58名志愿者克服内心恐惧,在面对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风险逆风而行,发扬勇于冲锋,敢于担当,不惧风险和困难的精神,担起为社区群众做核酸采样、转运保供物资、卡口值班、巷内巡逻、听取群众诉求等工作任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志愿者下沉一线当好攻坚“战斗员”、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保供“快递员”指示要求,志愿者牢记初心使命,在抗疫一线经受住了考验、锤炼党性、提升本领、增长才干,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彰显省直志愿者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素质,为三亚实现“防反弹、全面清零”的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因地施策,创新防疫举措

省科技厅审监处处长冯振茂同志作为省直志愿服务队吉阳区商品街领队,全程参与商品街社区指挥部指挥体系谋划与建设,共同研究制定疫情防控作战方案和疫情防控攻坚拔寨作战图,积极践行挂图作战模式,强化闭环管理,因地施策,探索形成了具有作战方向明确、作战目标明了、作战重点突出、作战特点鲜明、作战效果显著和作战责任清晰的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作战举措。

(一)建立作战制度体系。制定攻坚拔寨作战制度体系,细化社区疫情防控网格责任一览表,挂图作战,分阶段按任务时序推进,以战时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序落实到位。

(二)实施分类布控措施。按照分级分类落实精准防控布局模式,社区划分了7大网格点、14个高风险重点区域、88个巡查点位,根据风险等级调整适时增减巡查点位,执行公安干警、综合执法人员、省直志愿者及社区人员联合实施严防严控措施,卡口推行插花式布控,区域内干警卡口执勤、综合执法人员巷内巡逻、志愿者巡查,三者分工和职责明确、信息共享、互为有序联动,实现布控点位全覆盖。

(三)从严管控人员车辆流动。除流调、急救、检查等工作车辆凭有效证件经查验后放行外,其他出入人员需持有社区统一发放的工作证或加盖社区公章证件,如志愿者证、物资保供证等证件,经卡口工作人员验证后且非跨高风险区和健康码为绿码人员,可放行。

(四)执行差别化管控措施。高风险区域全面实行分类管理,推行阳性治愈出舱人员、密接隔离返回人员、常规隔离人员三类人员及红色、绿色、白色三种颜色封条分类分级管理,街道管控布点合理和布控人员均已基本到位,对方舱返回人员、密接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均已建立台账、实行区别化、精细化管理,包括隔离日期、上门核酸、及时更新风控措施等工作,实现全过程全流程闭环管理。

(五)细化保供管理体系。社区已初步建立完整疫情防控下的保供体系,落实“三包制度”即志愿者包户,网格员包楼,干部包巷,推行物资保供清单化与人员实名化、卫生消杀和垃圾清理程序化,全面实现点对点为中高风险区域居民提供物资保供、卫生消杀、垃圾清理等服务工作,严控居民流动外出,降低传染风险,确保任何事项完成情况可复盘可溯源。

(六)落实兜底隔离政策措施。社区对流调推送或核酸采样确诊阳性人员及其密接人员,执行整楼居民撤离政策,规定2-4小时内撤离至指定方舱和酒店实施隔离,做到应隔尽隔、应撤尽撤、应治尽治和日结日清日报,防止病毒交叉蔓延和传播,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政策落地见效。

(七)加强明查暗访力度。实行不定期明查暗访等检查活动,对社区内网格、卡口、卡点和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通过采取相互看、回头看、定期看检查方式,查漏补缺,确保社区制定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文/冯振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