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树牢“真抓实干”导向,完善项目推进“1234”闭环机制,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省级重大项目数量连续多年全省前列,投资工作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年度新增四上企业数量全省第一,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把尺子”把好项目招引关。坚持“亩产论英雄”,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和《2022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办法》,分类确定不同区域的亩均产出要求,从应税销售收入和亩均税收方面抬高入选门槛,加快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以土地亩均产出作为项目建设考核评价重点,算好亩产经济效益的精细账,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及其他地区新上工业项目亩均税收要求一般不低于40、30、15万元的标准,切实把好项目招引源头关,引进一批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项目。
“2个一流”把好项目可研关。以“工艺一流、能效一流”为导向,严格审核项目能评报告,比照行业先进水平分析项目工艺方案,透过工艺流程推演工艺风险和影响,排查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和不符合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条件的产能,评价工艺的先进性和节能优势。科学核算项目能效水平,评价工序及单位产品能耗,对照来源明确、可靠的国际先进或国内先进水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的项目,使能源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3个节点”把好项目进度关。围绕项目开工、竣工、达产3个重要节点,完善认定条件和细则,逐一抓序时推进。开工节点,重点看形象进展。其中有土建内容的项目按主体建筑物建设形象进度认定,无土建内容的项目按设备投资占比认定。竣工节点,重点看设备安装。其中有土建内容的项目,设备安装完成且设备投资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无土建内容的项目,设备安装完成且设备投资达到总投资的50%以上。达产节点,重点看项目产出。工业项目转化达产企业必须符合规模企业标准,且企业应税销售收入净增量占项目计划总投资比重达到60%及以上的,可认定为转化达产,确保项目真产出。
“4张清单”把好项目营运关。强化项目达产转化后评价,从企业绩效、用地、用能、污染物排放等4方面进行评估,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制定《南通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实行季度采集、年度评价,建立ABCD类企业清单,实施差别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八大重点行业的转型标准和准入门槛,制定“一企一策”分类整治清单。围绕煤电、钢铁、建材等七大高耗能行业制定节能降耗方案,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制定行业、企业节能降耗清单。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乡镇工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整治,引导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逐步提升工业企业亩均绩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