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厚植发展优势 集聚转型动能

   2022-09-16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
33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大龙开发区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瞄准新赛道、抢抓风口期,坚定围绕新型功能材料动力电

今年以来,大龙开发区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瞄准新赛道、抢抓风口期,坚定围绕新型功能材料动力电池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乘着顺势东风按下发展的“快进键”。

进入9月后,开发区各地呈现一派忙碌景象,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广东凯金(大龙项目)看中的不仅是开发区周边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服务好、效率高”的营商环境。走进企业生产厂区,机械满载负荷高效生产,通过叉车运输把一袋袋装满生产动力电池的原料从厂房有序生产出来,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的需求运用,这些生产好的动力电池前端原料将应用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产业发展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2002年,山东青岛红星发展公司公开竞拍收购已破产的贵州汞矿大龙氯碱镁厂,组建成红星大龙锰业,同时也将新型功能材料这个新兴产业带进了开发区,在这片投资兴业的沃土上开启了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求变的新征程。红星大龙锰业落户后,立马着手生产线改造,投向生产专用高性能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从此,这颗星星之火便在开发区展开燎原之势,吸引更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企业落户大龙,投资大龙,推动大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新能源电池逐渐兴起,作为锂电池产品上游端,红星大龙锰业产品供不应求,迅速成长为全球最主要的高端高纯硫酸锰和第三大电解二氧化锰产品经营企业。时隔二十年,开发区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红星大龙锰业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开发区这片沃土上,新型功能材料犹如破土之春笋势不可挡,节节攀高!

2004年落户大龙的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起步于煤化工。公司十年间,历经三次转型,才找到了方向、站稳了脚跟。2014年进军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领域。6年时间,企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创新突破,一跃成为全球三元前驱体最大供应商。

在发展中求变,在变化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

2012年“致力于成为全球锰基先进电池材料的领航者”的汇成新材料公司落户大龙,是一家专注于高纯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企业产值两年内就翻了一番,从2019年4亿元到2021年8亿多元。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已逐渐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形成以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硫酸锰等锰系代表的中间品产业链,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负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关键配套材料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和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

今天的开发区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布局合理,点燃了更多投资创业者的梦想。从之前的“一矿两厂”到如今的落户的408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企业55家,新型功能材料13家,从初步概念到准确定位,从一片空白到首位产业突起,开发区用“无中生有”的本领,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之势,并不断引进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以中伟股份为龙头企业,以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百思特、广东凯金等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产业核心。

逐梦三十年,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大龙开发区作为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铜仁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贵州内陆开放要地“桥头堡”,新型功能材料功材料产业迅速集聚壮大,绝非偶然而为,绝非一蹴而就,绝非单兵作战。

大龙开发区从1992年成立,1999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到2022年,大龙历经三十年的蝶变,是开发区人上下一心,凝聚共识,找准产业发展新路径,举全区之力积极发扬开发区“苦干实干、开放创新、拼抢争快、勇攀高峰”的精神,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结果。实现新型功能材料为首位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聚力,在于有着更科学的定位、更坚定的决心、更健全的机制和更持久的动力。

开发区重点聚焦园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要素向首位产业聚焦,以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各项招商引资工作,迎来发展中一个又一个的春天。在推动首位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区以主要领导带头抓规划、带头强招商、带头优服务,始终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务理念,“点对点”的对接帮扶机制深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走访调研,围绕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转化率建立联系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同时探索招商新模式、新思路,开展首位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形式,持续招大引强,以积极“走出去”,热情“请进来”的态度,推动“软硬”招商环境优化提升,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项目在开发区投资建设实现更好发展。

此外,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打通了上下游产品供应渠道,也是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从“集聚”到“集群”发展的内因,为产业集聚集群成型打下坚实基础。

在开发区以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和能矿锰业为两个热极建设一条全长22千米的热力管网为园区企业输送生产热能,以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为主的热源,该公司每年对开发区园区供热量可达300万吉焦,产值收益可达1.8亿元,不仅减轻了企业生产成本,还实现热蒸汽高效循环利用。

起步早、基础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使得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间形成了较高的协同发展格局。

在北部工业园能矿锰业每天数以吨计的液体高纯硫酸锰依靠一根管道解决了“生产—装载—运输—交易”繁琐的过程,可直接输送原料到园区中伟新材料三元前驱体车间生产线上,让两家分散的企业连为一体。

如今,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渐完善,企业生产的机械高效运转,发展不断提质增效,让开发区这块投资创业的热土,产生更强的“磁场”,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优势产业集聚,为开发区“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