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5日消息(记者 孙春丽)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海南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口举办。在现场嘉宾分享环节中,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以《南繁制种23年,一直在路上》为主题,分享了他23年创业之路的艰辛和成效。
1998年冬天,28岁的王仕明毅然决然地辞去了“金饭碗”,决定下海南制种,端起“泥饭碗”。
制种有风险,行业内以散户为主,体量小,脆弱,承受风险能力弱。 因制种行业靠天吃饭,天气的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产量,王仕明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与保险公司协调沟通,为避免自然灾害造成制种损失争取保险政策。
2013年,在不懈努力下,王仕明成功地说服有关部门将杂交水稻制种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中国人保海南分公司就杂交水稻制种制定了专门保险条例。自此,杂交水稻制种风险大为降低,生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摆脱了靠天制种的窘境。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记者 姚皓 摄
转眼到了进入行业的第17年,在见证行业从几百亩到10余万亩的发展历程后,王仕明深刻感到散乱的行业无序竞争,发展前途堪忧,而协会作为松散型的组织对于会员约束力不强。
为了维护行业发展,王仕明提出组建一个新的南繁制种公司,这一倡议得到了一众协会理事的高度认可,于是联合13位制种大户于2016年8月28日成立了专业的南繁制种企业——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组建后,王仕明带领团队成员在2016年落实2万余亩制种基地1000亩长期科研基地,与多家知名种业公司签订制种合同。自筹400万元,在乐东建设了海南首个种子烘干加工厂,这是为了解决稻谷在采收后需要搬运至露天烘干场晾晒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搬运翻谷、雨天稻谷易淋湿发芽损坏的问题。
2018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在东方建设了种子烘干加工厂,在这以后,同行逐步在海南各个基地建设了一些烘干厂,海南制种基本不再露天晒种,全部实现烘干。
公司在成立后,年水稻种子生产能力600万-800万斤,年生产总值6000万-8000万元,生产种子可满足300万-400万亩大田生产用种,种子销往全国,每年为国家增产粮食近2亿公斤,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在海南租地制种、雇请当地劳力协助制种,让当地农户受益匪浅;在农乐公司制种的人员,每期(半年)制种收入有数万元,技术能手可上10万元;在生态效益上:受限于有限耕地与连年上涨的地租,将目光投向荒地、旱地、低洼地。截止至今年,已开荒出1万余亩良田。
南繁水稻育种是一项伴随着高风险的密集劳动型生产活动,利润微薄、靠天吃饭,极大地受天气影响。“我们在制种之余也不断在思考应该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创新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王仕明说,公司目前的发展方向是:紧紧围绕国家南繁战略和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为乐”的企业宗旨,致力于做大做强南繁育制种、科研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正在加速资源整合,打造‘南繁+’产业发展新模式。自2021年公司由乐东迁入崖州湾科技城以来,我们充分利用与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及成员单位的合作优势和规模化生产,将南繁科研技术和优良品种进行转化和应用。”王仕明说。
今年是王仕明在南繁产业的第23年,在发展路上,王仕明深悟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断受益于此。“发展的路上必定有坎坷,坚守‘以农为本,以农为乐’的初心,将继续在行业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王仕明说。
据了解,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海南省系列活动主题为“创新增动能 创业促就业”,活动集中展现海南省创新创业最新成果和浓厚氛围,旨在激励和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
活动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省妇女联合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