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四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共5项

   2022-09-19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49
核心提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7日消息(记者 汪慧)9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四批制度创新案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7日消息(记者 汪慧)9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四批制度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5项制度创新案例。截至目前,海南已发布十四批共128项制度创新案例。

此次发布的制度创新案例包括以下5项:

案例一: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

为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航运制度和国际一流的海事营商环境,吸引航运要素快速集聚,儋州(洋浦)、海事、海关、税务、交通等多部门联动,创设高效便捷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优化税收、监管服务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主要做法是以提升国际化为突破点,加快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开放,以“全岛一港”创建国际船舶注册机制;以提升便利化为着力点,推动国际船舶监管服务升级,推动国际运输船舶出口退税税库联动,建立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机制,简化保税油供应船舶装船作业报告流程和保税燃油加注船舶的边检手续;以提升法治化为切入点,完善国际船舶配套规章制度;以提升长效化为关键点,加强航运风险防控,创新“非接触式”港口国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远程海事监管措施,获得海南海事领域首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上述创新实施后,航运企业加速集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三个月内,“中国洋浦港”跻身“30万吨级巨轮俱乐部”,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国际船舶注册港;发布一周年时占全国新增国际运力的32%。全球首艘载重吨达31.8万吨的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轮落户;两艘外资企业拥有的国际船舶落户。截至2022年8月底,共有460家航运产业相关市场主体在洋浦登记注册,新增登记船舶217艘,新增运力近1千万载重吨。其中,“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达33艘,载重吨达508万,助力海南省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

首创点:

“全岛一港”国际船舶注册机制属于全国首创;“两级审查”国际船舶登记流程属于全国首创;保税油供应船舶装船作业报告流程属于全国首创;研发应用“船舶安全监督远程复查系统”属于全国首创;外国籍人员在船员领域准入制度属于全国首创。

案例二:

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崖州湾科技城”)通过聚焦“路径互通、产研共融、维权互助”,探索构筑南连东南亚,北接日韩的“水产苗种产业走廊”,形成以“东南亚+海南自贸港+内陆市场+烟台片区+日韩”的国际水产种业大循环空间,构建全要素全链条的水产种业生态体系。

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平台共享,畅通“南北引育”新路径。加强跨区域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引育联动,加快热带水产苗种等优质水产种源引进中转。同时积极开展水产新品种和适宜深远海养殖品种的早育技术研发合作,为压缩生长周期,实现全年不限时段、跨纬度养殖、按需供应、陆海精准接力发挥“加速器”作用。二是南北协同,构建“双链融合”新机制。搭建崖州湾科技城、烟台片区科研机构、人才、企业南北协同共享创新平台,双方重点围绕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以产业需求带动科研创新,推动北方传统优势品种“南下”,探索形成“北鱼南繁、南繁北养”跨区域苗种合作新模式。三是产权共护,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新路径。探索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四合一”知识产权在内的“联动维权”服务体系。

上述制度创新实施后,南北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南北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海水养殖产业进一步集聚。辖区间6家企业围绕“陆基渔业养殖”“深远海渔业养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等相关领域达成合作;以“金虎斑”为代表的两地联合培育新品种杂交石斑鱼订单量持续上涨,预计2022全年销售额可达2021年的3倍;海南石斑鱼已在烟台片区实现“育繁推”一体化规模生产,年产苗种超1000万尾,年产商品鱼600-1000吨。在南北协同机制促进下,近20位原来长期在北方从事水产种业创新研究的科学家赴崖州湾科技城“揭榜攻关”。

首创点: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携手推进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的模式做法属于全国首创。

案例三:离岛免税商品全流程溯源管理

为加强免税商品全流程管理,海南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技术赋能的海南离岛免税商品溯源管理体系,提高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风险防控能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安全有效的免税商品监管新模式。

主要做法包括创设“跨部门、广联通、可追溯”免税商品物码溯源系统;以“一物一码”赋予免税商品“身份标识”。溯源码是免税商品的唯一标识,包含“海南离岛免税商品溯源码”、16位溯源码数字串、防伪二维码、海南免税专属LOGO,以及“关税未付、禁止倒卖”警示语。溯源码加贴在离岛免税商品最小包装单元上,采用防破坏的“码中码”技术,具有防撕毁破坏功能,即使揭底也能留痕保留溯源信息。目前,45大类离岛免税商品加贴溯源码销售。还包括规范免税商品溯源管理体系建设。

上述创新优化了离岛免税购物环境,截至2022年8月底,海南5家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共申请溯源码8817万张,发放溯源码8692万张,已激活溯源码8218万张。更好地引导消费者依法依规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截至2022年8月,海关推送的成功提货免税商品溯源数据5751万条,免税企业加贴的溯源码每张成本0.12元,以“小成本”撬动“大收益”。也提升离岛免税风险防控水平,为下一步岛内居民消费商品“零关税”政策的出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市内免税店、口岸免税店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首创点:

国内首创免税商品溯源码;国内首创免税商品溯源管理体系。

案例四:“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

海南出台落实“零关税”政策的具体制度措施和操作规程,建立了“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助推自贸港政策实现早期收获,为全岛封关运作奠定基础。

主要做法包括落实对“零关税”进口商品实行清单管理,对“零关税”清单实行动态调整,让更多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明确“零关税”进口商品监管流程和风险防控措施;加强数据共享,建立“自动审核”+“一企一账”海关管理模式,实现通关中自动判别、放行后自动记账、业务全程在线办理。

自政策落地实施以来至2022年7月,海关共监管“零关税”货物111.6亿元,减免税款20.5亿元,享惠产品涉及船舶、游艇、汽车、飞机、生产材料和生产设备,实现“海陆空”全覆盖,进一步降低了海南自贸港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其次,增加了海南外贸进出口流量。2021年海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增长率排名全国前列。其中,累计进口“零关税”清单商品58.84亿元,其中进口“零关税”原辅料34.4亿元,进口“零关税”生产设备4.4亿元,进口“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20.04亿元,提高了企业进口境外商品的积极性。制度创新的实施也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截至2022年7月,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项下享惠企业达105家,惠及进口货值38.12亿元;为全岛封关运作开展了压力测试,截至目前,未发现和发生“零关税”商品走私风险。

首创点:

国内首创“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为全岛封关运作开展了有效压力测试。

案例五:创设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

海南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创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实现全省司法系统类案裁判指引“分类集成”“一网通览”“一尺裁判”,强化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适用和司法裁判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为全国探索省域类案裁判指引制度提供“海南样板”。

主要做法包括创设省级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类案裁判指引联动机制;推出“四项措施”,助力构建“1+N+N+1”类案裁判指引制度体系;创设9类类案裁判指引和1类行政复议指引,为自贸港新类型、疑难案件办理提供参照;创设一网集成公开全省司法系统类案裁判指引,公众通过“一次查阅”,便可“一网通览”海南自由贸易港司法系统类案裁判指引和典型案例。

上述制度实施后,达到了提升自贸港司法保障水平,维护自贸港司法尺度统一,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司法环境的效果。截至目前,海南已出台12个类案裁判指引规范性文件,编制191个自贸港类案裁判典型案例,为全省法官审理8690件案件提供参考,已有6865件涉自贸港案件参照类案裁判指引作出裁判,2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典型案例,18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典型案例。

首创点:

首创省级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类案裁判指引联动创设工作机制;首创完备的“1+N+N+1”类案裁判指引制度体系;首创5类类案裁判指引和1类行政复议指引;首创一网集成公开全省司法系统类案裁判指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