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中,明确提出“激活金融数据要素潜能”“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夯实金融创新发展数字底座”,加速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势在必行。
当前,数据成为驱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生产要素,如何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深挖数据资产价值,夯实数据基础设施之“底”,赋能业务创新“乘风破浪”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有待银行业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激活金融数据潜能下的数据新挑战
数据是关键的生产力,对银行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一系列的数字化变革对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业务管理流程、业务经营、客户营销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变化。
在中国银行数据资产运营中心处长李东亚看来,银行要不断在业务上和数字化上自我革命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发展。银行业加强数据能力建设,主要面临着有效利用、安全稳定、价值挖掘等方面的挑战:
首先,从满足数据访问的有效性来看,随着ICT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务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产品创新不断增加,银行数据量不断增长,银行的业务对于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标准是无限的,在成本管控下,数据的存储一方面要满足当前必要的业务数据需求,也要满足未来长远的数据战略,需要制定合理的数据架构和数据存储模式,以及按照数据的应用优先级别进行合理管控,但这也带来数据管理和架构设计的复杂性。
此外,银行的系统核心要求是稳定和安全,在数字化时代下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存储的扩展有非常高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能够满足数据的存储、加工和数据的迁移,对银行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银行的数据创新还要体现数据的价值创造。如何从海量的数据挖掘有效的价值数据,要实现业务与数据的深度融合,数据与技术的深度融合。银行有效的数据治理,完善的业务流程,可拓展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未来创造数据价值的基础,也体现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是银行之本,而数据的存储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数字经济带来的新的变革和机遇,数据基础设施正在成为银行业最坚实的“数据底座”,而金融科技对银行现有的传统IT架构系统提出了新诉求。
向智能化应用架构升级
存储作为数据的“家”,是承载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数据资产的关键设施,其建设趋势应如何把握,顺应于业务创新及改造,是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金融业务应用场景的复杂化以及整个系统基础设施的巨大化,银行业越来越需要场景化、平台化、专业化的解决思路,需要用更多的数据来满足往智能化转型的需要,场景化服务的需求,产品创新的需要,这在存储侧则表现为从传统的应用架构向智能化应用架构转型。
而智能化的应用架构,其核心理念是数据有好前提下的数据的独立。如何实现数据独立?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首先是云数分离,也即将计算资源、IT资源和数据进行分离;其次是存算分离,把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计算分离开,使数据能够被更多的业务系统来使用,而不是被一个计算型应用或者上层的计算锁定;第三是数据从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李东亚表示,银行的数据多元且复杂,要做好银行管理和客户服务,一方面要通过银行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另外一方面也要和外部数据进行合作,比如工商数据、税务数据、海关数据,这些数据都能为银行进行相关的风险防范,为客户服务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银行除了结构化数据,还有一些非结构化数据,如何把非结构化数据引进来用好,有效地产生价值,这一方面需要银行自身的创造,另一方面需要浪潮这种企业提供有底、有数的基础设施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存储、能够加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瞭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