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的探索与发展旨在为肿瘤治愈寻求新突破,但由于肿瘤内部复杂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存在,传统疫苗及免疫调控方法的疗效受到极大限制。近期,来自厦门大学的科研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发表题为“A nanovaccine for antigen self-present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reversal as a personalized cancer immunotherapy strategy”的论文,利用细胞膜仿生定向展示技术构建了工程化树突状细胞(DCs)囊泡疫苗平台ASPIRE(Antigen Self-Present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Reversal),提出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ASPIRE疫苗系统将DCs膜作为一种天然的免疫活化信号转导载体,通过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调控,介导多重共刺激信号递送,并最终实现多维度的抗肿瘤免疫活化。有别于传统的疫苗递呈方式,ASPIRE疫苗可以直接将抗原表位递呈至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阳性T细胞,且不需要体内抗原递呈细胞的参与,这种抗原递呈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免疫活化的效率。该团队还发现了白细胞分化抗原80/86(CD80/86)-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共刺激信号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疗法的必要性。ASPIRE系统首次将CD80/86与PD-1抗体进行共递送,实现了肿瘤免疫抑制的有效逆转,促进了耗竭性T细胞的功能重塑。
总之,该研究揭示了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耐受中T细胞功能重塑的重要机制,并首次报道了一种既可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又可活化耗竭性T细胞的肿瘤疫苗策略,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创新方法。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2-01098-0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