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法合成挥发性脂肪酸与化学法相比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已成为蛋白质废弃物资源化研究热点。在蛋白质废弃物生产挥发性脂肪酸的过程中,蛋白质需要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构型影响挥发性脂肪酸转化率。
近日,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题为“Amino Acid Configuration Affects Volatile Fatty Acid Production during Proteinaceous Waste Valorization: Chemotaxis, Quorum Sensing, and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描述了中试生物反应器条件下,厨余垃圾生成挥发性脂肪酸过程和机制,发现D-氨基酸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低于相应的L-氨基酸。
研究人员通过宏基因组学和宏蛋白组学分析发现,L-氨基酸发酵系统比D-氨基酸表现出更强的细菌趋化性和群感效应,有利于功能性微生物的建立和功能蛋白的表达(例如底物运输辅助因子、L-氨基酸脱氢酶和酸性蛋白);另外,D-氨基酸在代谢前要消旋为L-氨基酸,随着外消旋活性的增加,D-氨基酸和L-氨基酸生成挥发性脂肪酸的差异减小。这一发现揭示了氨基酸构型影响挥发性脂肪酸生产的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蛋白质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1c07894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