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学家揭示抗精神病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

   2022-07-20 互联网综合消息
36
核心提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导致心肌损伤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但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来自复旦大

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导致心肌损伤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但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来自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题为“CB1R-stabilized NLRP3 inflammasome drives antipsychotics cardiotoxicity”的文章,揭示了抗精神病药物心脏毒性的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RNA测序发现,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是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心脏毒性的主要原因。基于细胞焦亡的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确定了大麻素受体1(CB1R)是NLRP3炎症小体的上游调节因子。抗精神病药物可与CB1R竞争性结合使CB1R易位至细胞质,并与NLRP3炎性小体相互作用。CB1R基因敲除可显著减轻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和心脏毒性。通过病例相应检测发现,CB1R和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水平与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呈正相关。

上述研究表明,CB1R是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的重要调控因子,而针对CB1R/NLRP3信号的小分子抑制剂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心脏毒性的有效治疗方法。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2-01018-7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