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园区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合肥高新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创新作为、积极探索,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共收到园区企业赠送锦旗11面,感谢信9封,营商环境评价在高新区各部门中排名第一。
一、“心”有担当,争创“放管服”改革“抢跑者”
(一)“两证合一”,简化审批手续。依托自贸区改革先行先试土壤,在探索依据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分类管理改革,实施《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两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采取合并审批,先批再审等方式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属全国首创。强化排污行为的“一证式”管理思路,依据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分类管理,实行“豁免类”、“环评告知承诺备案+排污许可审批”、“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排污许可登记”,将项目原先投产前的两次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审批手续简化为最多一次,项目环评许可实际手续办理时间可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目前已覆盖区内项目71个。
(二)“抓大不放小”,服务小微企业。为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全国范围内率先编制小微企业环境管理手册。分5种行业,对高新区内数量较多占比较大的小微企业日常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指导不需报批环评但仍需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小微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熟悉生态环境政策法规、污染防治技术及环境管理要求等。
(三)“红黄牌”警告,填补管理空白。创新编制《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对承担园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的环评机构的9种行为实行“红黄牌”评价制度。针对审批过程中的环评文本质量问题进行记录,通过“红黄牌”评价对环评单位进行警示,同时黄牌警告实行可消减机制。填补了环评文件中非严重问题的管理空白,有效减少了因环评文本反复修改延长的项目报批时间,为园区企业择优选择环评文本编制机构提供有力参考。实施一年期间,共涉及52位工程师、44家编制单位。其中7位工程师被执行黄牌,18位工程师被执行红牌,7家编制单位被执行红牌。
二、聚“心”聚“智”,数字赋能审批服务“零跑者”
(一)打造政企互动云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以方便和服务企业为出发点,全面深入征求管理使用对象意见,建设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政企互动空间”系统,将企业从环评到监管执法全生命周期数据定向推送到企业门户,企业可以登录客户端及时掌握自身的产排污等情况、查看分局分配的各项任务及完成情况,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沟通平台,帮助企业对自身环境管理情况进行梳理,方便企业及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互动。
(二)审批备案“云服务”。明确环评审批、应急预案办理可依托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线上审批/备案,建设全国首个县区级独立建设的网上审批系统及首个应急预案网上备案系统,服务企业线上申报,实现了线上提交材料、修改沟通电子留痕、办理进度随时可查功能,并且支持企业通过快递报送最终材料和获取批文或备案表,真正实现“一次都不跑”。完成后的项目档案直接纳入大数据平台一源一档,同时推送给企业端,助力企业环境管理。试运行以来已实现网上审批建设项目239个,线上应急预案备案171个。
(三)建设项目“全周期管理”。全国首创建设项目信息动态分析系统,通过系统之间的信息推送和工作人员的手工录入,对建设项目从选址到落地生产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分析监管。
三、“走心”服务,当好高质量发展“助跑者”
(一)改进行政管理模式,变门槛式管理为跟进式服务。一是细化审批流程及材料清单,做到一次性告知服务。二是进一步依法简化审批流程,加强部门内部协调,尽量压缩环评和排污许可审批时限,不让建设项目在生态环保部门搁置,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办理各项手续的困难和时间。三是对由省市审批的重点项目,打造协同审批平台,及时出具初步审查意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加快审批时限;四是对于基本符合产业政策但资料不全的建设项目,实行“容差受理”,在建设单位承诺补齐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立即受理;五是主动作为,提前介入重大项目服务。持续修订《合肥高新区拟入区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基本信息表》,做好前期沟通服务工作,为科学决策助力。截至9月,共完成141个项目环评审批,核发排污许可证27本,变更排污许可证47次,指导企业完成排污登记147次,对265个重大项目选址情况、46次街坊控规、197个建设项目规划建筑方案出具环保意见。
(二)“送法暖企”助推企业绿色健康发展。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园区企业特点,通过“赠送一套手册,开展一轮培训,畅通一个渠道,做好一次体检,解决一批问题”等措施,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送法暖企”活动,进一步普及环保法律知识,帮扶指导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环保问题,用心用力用情为企业纾困解难。一是通过摸排确定5家企业作为定点帮扶对象,整理常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免罚清单、典型案例、自动监控管理常识等各项材料,收集成册,点对点赠予企业了解学习;二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园区企业多次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三是结合执法巡查为企业“把脉问诊”,梳理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四是积极推进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清单内的企业以非现场执法为主的方式开展执法监管,对1家环境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企业免于处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