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西宁举行

   2022-08-22 青海省科技厅
41
核心提示:8月4日,科技部、中科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西宁举行。会议由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主持,科技部、

8月4日,科技部、中科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西宁举行。会议由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主持,科技部、中科院、青海省相关单位及科考队员等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介绍了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体系优化、服务青海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建设性意见建议。

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提出了科学支撑《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落实的前沿研究方向,指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应从“统筹—分类—协作”出发,统筹布局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围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类识别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关键区域,协作加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中科院院士朱彤详细介绍了大气氧化性在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空气污染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提出了青藏高原大气强氧化性的假设,基于卫星遥感和模型估算出青藏高原大气OH浓度可达107cm-3。第二次青藏科考期间,大气氧化性闭合实验发现OH浓度比全球平均高2倍,验证了青藏高原大气强氧化性的假设,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地表大气臭氧浓度高的原因。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建议加快建立青藏高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产品蕴含的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探索生态资源绿色发展新模式,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供给者与使用者关系明晰的地区建立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青藏高原优质生态产品持续供给。

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研究员赵新全围绕自然保护地类草地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和再野化的主题,提出新时代草地多功能管理目标和框架,通过研发生态系统再野化技术体系和实现途径,建立以草地多功能管理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再野化模式,并建议实施自然保护地食草野生动物与放牧家畜平衡管理示范工程,科学核定草地承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以原真性保护效果为依据的新补偿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为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类草地管理提供了参考模式。

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阐释了青藏高原近地表氧含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指出缺氧是导致慢性高原病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因青藏高原政府驻地慢性高原病发病率在25%-5%之间,部分县域甚至达到35%以上,建议厘定高原缺氧造成的人口健康风险防御补贴标准,制定修订青藏高原人口缺氧健康补贴政策,设立青藏高原工作人员缺氧健康风险防御补贴等。

会后,与会专家围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