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崇贤有礼、创新制胜 衢州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

   2022-10-10 衢州市科技局
36
核心提示:10月9日下午,衢州市人才科创会议召开。会议要求牢牢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唯实惟先、创新争先,敢想敢干

10月9日下午,衢州市人才科创会议召开。会议要求牢牢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唯实惟先、创新争先,敢想敢干、担当实干,加快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衢州市政府与段雪院士团队签订了合作共建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衢州基地和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框架协议。超高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中试、脱硫脱硝催化剂环保再生以及运行中热交换机空预器环保清洗技术等4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完成签约。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与衢州极电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衢州吉利“三电”系列项目框架合作协议。

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扎实推进政策服务、平台体系、人才支撑、产业创新系统性重塑。“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已成为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强音”。

创新支撑和动能持续增强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引进大院名校为化工新材料、信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大手笔引进浙江大学共建浙大衢州研究院和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其龙担任“两院”院长,集聚国字号人才22人,培养硕博研究生198人,获批国家级项目41项。大魄力牵手电子科技大学共建长三角研究院(衢州),培养硕、博研究生200余名,获批国家级项目26项,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大力度建设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集聚高层次人才287人,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500余次。成立四省边际首个双碳研究中心,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浙大衢州研究院与巨化集团携手合作,成功创建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聚力高原造峰,依托技术创新中心,全力引进化工领域院士团队。

在本次会议上,衢州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签订协议,引进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衢州研究院,助力浙江省迈向世界一流高端化学品绿色智造产业高地。坚持开展“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招才系列活动,集聚行业领军人才228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省“引才计划”人才88人,大学生引进数连年保持大幅增长,2021年引进青年大学生超4万人,其中博士引进数增长22.3%、硕士引进数增长86.5%,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5万人,人才塔基更实、塔尖更高。

产业层次和能级持续提升

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今年1—8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96.1%。统筹现有高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创新资源,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打造“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六大标志性产业的“一产业一研究院”创新支撑体系。制定科技型企业“四色”管理机制,摸排全市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对标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分类管理、重点培育。5年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35家增加到555家,翻两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618家增加到1733家,增长近2倍。

创新服务和管理持续优化

制定出台“大科创”专项政策,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不断迭代升级,有效推动工业和科技专项资金的整合、资金和基金的并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联动、市县两级资金的统筹。创新“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政策兑现途径,畅通惠企信息大道,从2018年出台以来已累计兑现资金17.9亿元。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管理,双向选择、精准匹配,形成以老带新、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氛围。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员65人、省级特派员团队18个,选派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88人、市级专家服务团13个。衢州连续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实施科技专业人才助推企业成长计划,发扬“科特派”的服务优势,优选100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好、服务意识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技术领域组成8个技术服务团队,梳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31项并开展攻关,为企业、行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100余项。

擘画创新制胜新蓝图

“崇贤有礼、创新制胜”是衢州在共同富裕的赶考路上交出的科技创新答卷。未来5年,衢州谋定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目标,打造四省边际科创走廊,充分释放浙江省内陆开放“桥头堡”效应,推动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四省边际,成为全国创新生态最优城市、四省边际重要人才中心,彰显“重要窗口”的“衢州担当”!

(来源:衢州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