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望过去十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在讲到过去十年里我国诸多“世界首发”的消费电子产品时,工信部特别“点名“电视领域的两项创新成果——全球首款叠屏电视、全球首台卷曲屏8K激光电视。
这两项全球突破性创新分别是海信在ULED超画质技术和激光显示技术两个方向的代表性成果。
有观察者说,比技术本身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海信能做出这些全球首创?
迟宇宙曾说,青岛不是一线城市,海信处于竞争极其充分的行业,钱、人才与时间就显得更加奢侈,技术上的突破就更难能可贵。
技术爆发的高光时刻,是日拱一卒的逐渐成长。
迄今,海信ULED技术研发已历时10年,海信在激光显示的研发已历时15年。换句话说,两项全球突破性创新是漫长的研发征程上的一个“节点”。
刚刚过去的海信ULED十年新品发布会,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当天,引发了一波“回忆杀”,无数海信人在朋友圈感怀,以自己参与了其中某一代ULED产品的研发推广为荣。
电视产业的升级进步从来都是由核心创新技术驱动带来的。过去几十年,这种核心创新技术的驱动主要来自日韩品牌。
靠拿来主义拼凑不出竞争力和真正的创新。海信显示技术资深科学家刘卫东博士说, “研发人员要敢于做最领先的东西,没有这个胆气,可能就一事无成。”海信ULED技术的研发凝结着这样的情怀。
2012年,在新一轮技术热潮中,海信没有盲从,提出了多分区动态背光控制的高画质技术。300多天技术攻坚,170多项专利技术,海信于2013年推出首款ULED电视,第一个在行业里实现了500级分区和万级的对比度,那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向来低调的海信人用一个高调的名字,代表着自己对于这项技术的自信:ULED。这是Ultra LED的缩写,寓意为更好的LED。
创新不是个体的某种行为,它是一代代人接续努力的结果。以十年为跨度,海信研发团队和每一帧较真,把坚持做到极致。10年6次创新迭代,海信多分区动态背光控制技术,成为全球中高端液晶电视产品的标配,带动行业向着高画质的方向持续演进。
十年来,以ULED为代表的画质技术,成为海信与全球用户交流的“敲门砖”,也成为海信在市场表现上不断跃升的基石。
新的十年,ULED技术进步的方向应该是什么?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海信团队得出一个共识:实验室画质不能代表用户真实感知的画质。好画质不能仅完美存在于实验室里,更不能停留在专业片源里。2021年3月开始,打造行业首个用户真实场景下画质体验最好的参考级产品,成为从不同技术领域调取的500多名精干研发人员的共同追求。
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挑战的是常规的画质理念。“我们的关注点从行业传统的对比度、亮度等画质参数,转换到环境光对比度的参数,带来的冲击都是颠覆性的。”一位研发成员说,大家从学术论文、视觉心理学等多维度进行研究,把全新的画质理念转化为新的画质参数,再与行业测试机构反复实验、研讨,最终确认了技术路线。
这支由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研发中心工程师组成的全球研发团队,通过58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完成超过460轮专项试验后,终于研发出了ULEDX全新显示技术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海信ULED X显示技术 “超越了OLED的画质效果,将液晶电视画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而这一次,不是产品的升级,是平台的演进;不是电视技术的更新,是显示技术的构建;不是技术标准的变化,是场景体验的形成。
“难走的路,从来不拥挤。”一位海信人这样写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