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天津钢管:老国企技术出海锻造“大无缝”

   2018-10-29 经济参考报
41
核心提示:提起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津钢管集团”),天津本地人都会亲切地称之为“大无缝”,其中饱含着对这家老国企深厚的

提起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津钢管集团”),天津本地人都会亲切地称之为“大无缝”,其中饱含着对这家老国企深厚的感情。

1988年12月18日,伴着海涛的共鸣,一片沉寂的盐碱地被铿锵的桩机声唤醒,“大无缝”——这个天津人为之骄傲的“一号工程”,在这里孕育萌生,打下了第一根桩。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东方大潮中,天津钢管集团的诞生和崛起结束了我国无缝钢管长期依赖“洋管”的历史,为石油管材国产化率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10%提升到95%以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家老国企以科技创新为“马”,在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新征程上再出发。

从追随者到领跑者

自主创新打开发展新空间

无缝钢管是一种具有中空截面、周边没有接缝的长条钢材。相比焊接钢管,具有承受高压、高强度等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石油勘探等行业,是不可或缺的工业材料。

天津钢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强介绍,“大无缝”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当年,无缝石油套管国内企业难以驾驭生产,因此进口石油套管不仅价格昂贵、外汇支出大,而且交货周期长、受制于人。“作为一种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只有我们自己有了生产能力,才能不受制于人,石油管材国产化具有特殊的意义。”李强说,按照“以产顶进”的思路,“大无缝”不但扭转了我国石油无缝管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还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实现了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1992年6月27日,这是每一位‘大无缝’建设者都难以忘怀的日子,炼钢连铸系统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回忆起过往,筹备建厂起工作至今的专家们感慨良多。1994年1月22日,公司第一支石油套管在胜利油田下井。1996年,“大无缝”正式投产,掀开了我国无缝钢管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旦开足马力,发展就驶上了快车道。天津钢管集团上下几千名员工全力以赴,铆足一股劲填补国内空白,赶超国外无缝钢管企业。自2009年以来,天津钢管集团的无缝钢管产销量就跻身世界前列,综合实力跻身世界钢管行业前三强,成了业内远近闻名的“钢管巨人”。

“光有产量不行,关键要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突破。”李强说,从2002年开始,公司就与国外联合研发建设了全球第一套PQF三辊式高精度连轧管机组,代表世界无缝钢管生产工艺技术的先进水平。后续其他新建项目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制造相结合,国产化率达90%。

多年来,天津钢管集团坚持将发力点转向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我们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通过ABS认证的企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96项,获授权专利302项,而且还是全国创新型企业和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说起天津钢管集团这些年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成就,李强娓娓道来。

针对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一批抗腐蚀、抗挤毁、高强度、热采井、特殊扣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在天津钢管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占比达到50%以上。不但产品由3个钢级几十个品种发展到26个钢级近万个品种规格,而且培育出了一支专门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开发的科研团队,成为公司自主创新持续突破的生力军。

抢抓能源转型机遇

“拳头”产品为供给侧改革拓路

不久前,全球瞩目的中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世界第二大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如期建成,年产能达100亿立方米,相当于建成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我国华中、华东地区的上千家企业、两亿多居民从中受益。连接起这股绿色、清洁、高效新能源力量的,正是以天津钢管集团特殊扣产品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端新品套管,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P系列油层套管占该气田油层气密封套管用量的70%以上。

李强说,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保持平稳上升态势,石油特别是页岩气开发持续增加。2017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39%左右,且尚未开发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得以开发,能够有效缓解进口压力。这其实为公司新阶段的发展打开了思路。

页岩气储藏在地面百余米以下坚固的岩石中,想要驾驭这一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的新能源,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特殊扣则是解开这道世界性难题的钥匙。天津钢管集团技术中心一位特殊扣研发师形象地比喻称,常规的API套管就像没有拧紧的矿泉水瓶盖,只能起到连接作用,而特殊扣则是一种特殊“瓶盖”,不仅能连接两根钢管,还要承受高温高压高腐蚀和高强拉伸力等考验,将油、气牢牢密封住。

这些年,传统石油管材市场不但竞争激烈,而且面临下滑压力。面对页岩气开发的巨大潜力,天津钢管集团主动调整战略定位,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动能、新技术、新产品培育转化,抢抓能源转型的机遇,特别是发力以特殊扣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产品,每年用于技术研发的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5%左右。

一位天津钢管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透露:“为了让特殊扣上的螺纹能够承受更为严苛的作业环境,光在螺纹上就研发了36项专利。”

2017年,天津钢管集团更是迎来特殊扣新品的收获年,研发新品量为历年之最,高端产品同比增长10%,特殊扣产品同比增长17.6%。其中,首次在某油田成功下井的125钢级特殊扣,使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TP140V钢级特殊扣首次下井成功,且性能优异;抗挤大口径特殊扣石油套管在某油田重点探井顺利入井,管串下深达到4302米,刷新了该规格技术套管下井深度纪录。

天津钢管集团特殊扣研发人员介绍,目前,集团成功研发出了20余种TP系列特殊扣产品,规格涵盖全系列油管和套管规格。尤其是研发生产出了一系列符合天然气井所需的特殊扣套管产品,占全部特殊扣产品的1/10。

持续深化科技攻关,天津钢管集团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套管、油管和管线管、高压气瓶管等各类专业管材为主要产品的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油企在复杂的地质及海洋条件下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为我国能源行业安全、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天津钢管集团的产品不仅用于8418米亚洲第一深井“马深一井”、西气东输项目,还用于三峡永久性船闸、“鸟巢”、“水立方”、高铁、冬奥会场馆等重点项目中。

角逐高端市场

放手海外施展拳脚

随着国内市场份额的稳定,天津钢管集团把目光聚焦在了海外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不久前,天津钢管集团成功中标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汗州国庆25周年天然气开采项目,其中首批非API规格大口径套管成功下井,来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品牌在当地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天津钢管集团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黄维秋介绍,该油气开采项目是乌兹别克斯坦重大天然气开采项目,供货要求较为苛刻。天津钢管集团经过与多家国际知名钢管企业角逐,最终成功中标。

然而,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并伴有大量硫化氢腐蚀气体。为确保下井顺利完成,天津钢管集团中亚办事处派专人赴项目现场进行全程跟踪,并提供技术指导。历时39个小时,219支套管成功下井,深度达2468米,并在接下来的6个小时内顺利完成固井工作。

天津钢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温德松自豪地说,仅“十二五”期间,天津钢管集团累计出口无缝钢管近300万吨,创汇额在中国钢铁行业中名列前茅。

不只停留在产品出口,天津钢管集团还实现了技术输出。2005年,天津钢管集团与德国西马克·米尔公司联合中标白俄罗斯钢管项目,实现了由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的转变。2009年,天津钢管集团第一个海外项目管加工印尼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本地化加工,把来自中国的优质无缝钢管产品和服务直接送到客户面前。

2011年8月,天津钢管集团美国无缝钢管项目破土动工,成为我国制造业在美国大规模的“绿地”投资项目。

据介绍,天津钢管集团在海外的贸易公司和办事处已达11个,分布在北美、中东、非洲、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主要市场;拥有4个海外库存点和多个特殊扣授权加工厂及修理厂,基本形成了遍布全球主要市场的海外营销网络,成为国际市场上颇具品牌知名度、客户认可度的中国无缝钢管企业。

李强说,这些年,天津钢管集团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知名的石油百强公司中,大多数都有签订供货合同。传统产油大国的多家石油公司也把天津钢管集团作为中国重要供货商。

持续的品牌积累让天津钢管集团在成为世界主要石油公司、工程公司的重要供应商的同时,还成了国内同行业屈指可数的通过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等大公司特殊扣油套管认证的无缝钢管制造商,取得了道达尔社会责任(SA8000)认证。全球前50强的石油公司中,九成以上公司对天津钢管集团的产品给予供货资格认证,并被多家公司列为指定供货商,产品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20多年来,从建厂初期引进国外技术,到后来开展自主研发,再到现在的国际技术合作,天津钢管集团实现了由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质变。这也是老国企在技术创新中求突破、谋发展的生动一例。

(责任编辑:佟明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