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钢协两任会长“接力”强调:严把新增产能关

   2020-01-14 工人日报
37
核心提示:一些企业在钢铁产能置换过程中并未做到减量置换,仍然存在借机新增产能行为钢协两任会长“接力”强调:严把新增产能关阅读提示化

一些企业在钢铁产能置换过程中并未做到减量置换,仍然存在借机新增产能行为

钢协两任会长“接力”强调:严把新增产能关

阅读提示

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严禁新产能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企业需要克服粗放发展惯性,着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民营钢铁企业董事长首次担任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1月11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钢协常务理事和协会负责人,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彬当选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0年轮值会长,同时也是该协会的首位民企会长。

本次会议中,刚刚卸任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9年轮值会长、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祥明与新任轮值会长沈彬“接力”强调,将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成果、严把钢铁新增产能关作为2020年钢铁行业的重点工作任务。

钢铁行业去产能已非新话题,并且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那么,严禁钢铁新增产能缘何还会被重点提及呢?

高祥明表示,眼下,钢铁产需重归平衡,行业基本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回升并在2018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中国钢铁去产能的成果不仅使中国钢铁企业受益,也有效带动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复苏。具体来看,其一,国内钢铁产量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其二,钢铁出口总量下降,结构优化。其三,钢材价格回升企稳。其四,行业利润回升,资产负债率下降。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亏损846.88亿元,2019年预计实现利润1800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末的71.04%下降到了2019年11月末的63.59%。

“钢铁行业要彻底转变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竞争的老路,将认识统一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企业则要保持定力,强化自律,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共同维护市场稳定。”高祥明表示,2020年,钢铁行业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严禁新增产能。

他透露,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钢铁产能、产量摸底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对专项督查中发现的拆除中频炉后上电炉的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杜绝违规新增产能。

随后,新当选的钢协轮值会长沈彬在发言中“接力”表示,化解过剩产能是实现行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接下来,各大钢铁企业仍需在产品端严控产能过快增加,防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在促进行业更稳运行上共同发力。

“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另一方面要在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方面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加强自律,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行业运营环境。”沈彬说。

事实上,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严禁新产能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需要行业上下克服粗放发展惯性,着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曾对钢铁产能置换工作进行联合督查。督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在产能置换过程中并未真正做到减量置换,行业仍然存在借机新增产能的行为。

例如,部分钢铁企业存在产能置换搞“数字游戏”的情况,被置换产能装备被拆成了若干份,存在违规新增产能的隐患;部分企业以铸造、铁合金、资源综合利用等名义试图新增冶炼能力,甚至个别“地条钢”企业铤而走险、死灰复燃;少数地方执行产能置换办法不严格,产能置换方案还没有拿出来,项目就已经开工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前11个月,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9.04亿吨、7.39亿吨和11.05亿吨,同比分别增加7%、5.1%和10%,虽然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处高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吕桂新表示,当前钢铁行业仍然面临钢铁产量过快增长、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等问题,这值得警惕。

吕桂新说,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通过卫星遥感、电力监测以及举报平台的方式,加大违法违规新增产能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虚假置换、明减暗增的弄虚作假行为以及置换方案落实不到位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惩戒,对相关负责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王群

(责任编辑:王婉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