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奕萱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更是一国科技进步的基石。博威合金作为国内以有色金属高端合金化为核心的新材料龙头,精密铜合金棒产量稳居国内首位、高强高导铜合金棒产量居国内第一、铜合金线研发实力和产量居国内前三强,是国内最大的铜合金线生产与研发企业之一。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宁波的博威合金总部,听董事长谢识才回溯公司三十余年砥砺发展历程。
深耕特殊合金材料行业
坚守研发三十年
博威合金成立至今已有32年,在与谢识才的交流中,他反复提到公司的使命——将我国新材料产业做精、做强,引领行业发展,他强调:“材料是工业企业的粮食,也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我希望作为一个公众企业,尤其是材料企业能够推动时代的进步,所以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将使命确定,并每年召开一次战略会议,检讨并修正我们的使命达成情况,如此循序渐进,坚持耕耘特殊合金材料这个行业。”
公司于2011年1月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八年来皆盈利,业绩稳定增长,从2011年至2018年,公司的总资产由21.20亿元增长至53.98亿元,营业总收入由23.80亿元增长至60.65亿元,净利润由1.34亿元增长至3.41亿元。今年上半年,博威合金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8%。
谢识才坦言:“公司成立初期在产品和技术领域实施的是跟随战略,在经历过高速发展之后,才慢慢发现,想要引领行业,就必须通过自主研发,集成国内及国际技术专家团队来实现突破。”之后,谢识才便将想法落在了实处,博威合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不断引进国外专家,2017年、2018年,公司分别支出研发费用1.57亿元、1.48亿元。
不断的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使得博威合金的合金产品毛利率长期大幅高于同行业。2018年公司整体毛利率14.11%,据透露,同行业毛利率多在4%-8%之间,其中公司合金线材、合金棒材、合金板带毛利率分别为16.45%、12.37%、15.87%。
并购整合资源
新材料业务进一步扩展
“然而仅靠公司内生增长速度还是太慢,”谢识才感慨道,“2014年,我首次在公司的内部战略会议上提出了通过并购整合资源,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经过考察后,我们将目标确定为德国的贝肯霍夫有限公司(简称贝肯霍夫)”。
据悉,贝肯霍夫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细丝生产的制造商,历史悠久,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力量以及一流的品牌、地位,但由于是基金控股,基金短期行为不能保证持续投资,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公司的经济困难。“这对博威合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谢识才说道。通过多次沟通后,双方在2015年签订了合同,博威集团全资收购了贝肯霍夫,并创建了博德高科。今年5月22日,博德高科正式完成过户,成为博威合金子公司。
2019年上半年博德高科精密细丝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6.23亿元,同比增长13.28%,毛利率高达22.1%,净利润约4438万元,同比增长55.24%。
谢识才坦言:“收购贝肯霍夫后对博威合金的技术、品牌、管理以及海外销售渠道等都起到了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技术与管理方面,贝肯霍夫技术的先进程度是现在的博威合金不能比的,其最细的产品可以到0.01毫米。”
谢识才对国外的管理制度颇为推崇,他回忆:“博威合金设立之初基本是权力管理为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随着企业的壮大,上述管理方式问题越来越多,于是我们进行了思想改革,将管理从权力管理的方式中解放出来,并逐步建立了制度管理和流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国际业务的开展,公司加大了国际化管理的变革,通过此次并购,我相信我们的管理制度会越来越标准化。”
最后,谢识才还与《证券日报》记者分享了他收购国外企业的经营理念,“国内外企业由于文化、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想要强行整合必然会产生一定冲突,我认为信任和沟通很重要,要站在这个企业的角度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信息、5G通讯、新能源汽车、移动智能终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众多合作客户,纷纷要求合金材料供应商提高材料的各项性能,因此只有具备强大技术沉淀和积累的公司,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
据招商证券刘文平在研报中分析:“铜板带的发展方向为高强高导,传统的铜板带材料为C19系列,我国已经完成国产化,目前替代C19较为迅速的材料为C7025,博威合金是国内唯一一家能与国外公司在C7025竞争的公司。比C7025明显更为先进的材料为铜铬锆(C18150),全球拥有批量化生产该板带能力的有三家公司,博威合金是其中的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有相关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得益于市场规模扩大,对低性能铜带替代、进口替代、芯片国产化率提升等原因,以铜铬锆和C7025为代表的高端铜板带需求爆发,随着博威合金产能投产,预期未来公司的毛利率仍将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