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供需将保持平稳态势

   2022-10-11 《中国石化》杂志2022年第10期
45
核心提示:9月5日,荷兰TTF天然气开盘暴涨,10月价格达到285欧元/兆瓦时。受此影响,亚洲LNG(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跟

9月5日,荷兰TTF天然气开盘暴涨,10月价格达到285欧元/兆瓦时。受此影响,亚洲LNG(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跟随上涨。9月5日,我国进口现货LNG10月到岸价格已达到6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1至6月我国进口LNG到岸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89.1%。

近几年,我国把冬季进口现货LNG作为缓解保供压力的重要手段,LNG进口“第二梯队”更是将现货LNG进口作为基本负荷。LNG进口“第二梯队”一般指一批以非油央企、地方发电集团、大型城市燃气公司等为代表的下游天然气用户。然而,现货LNG价格大幅上涨严重打击了进口,“第二梯队”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口天然气中LNG占比达65%,其中现货占比高达35%。因此,如今现货LNG进口量大幅萎缩的局面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主要是考虑全年天然气的供需平衡,担心今冬明春保供的天然气量是否足够。通过天然气上半年供需形势观察,分析天然气储备动态,大概率预测在不出现极寒天气的情况下,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有望较为平稳度过。

一是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增幅不大。依据今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境内煤炭供应宽松、气价持续高位态势,预计今年天然气市场消费量约为3640亿立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这与前几年平均天然气消费增速、增量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二是国产天然气产量仍有较大增长。国产常规气增速以5%预计,增量为78亿立方米;非常规气中,煤层气、页岩气预计今年将分别增长8亿立方米、27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预计增长至62亿立方米。

三是进口管道气增幅较大。今年,中俄东线预计对中国供气量达158亿立方米。考虑中亚、缅甸进口管道气,全年进口管道气可达654亿立方米,净增60亿立方米。

四是进口LNG长协仍有较大增幅。预计今年进口LNG长期合同全面履行,在2021年基础上增加了58亿立方米。立足于今冬明春现货LNG价格偏高的可能,以现货LNG进口量为上年的20%~25%计算。因此,预计今年进口LNG约87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36亿立方米。

综上所述,今年我国天然气总供应量可达3689亿立方米。虽然对比上年稳中微降,但考虑到需求面相对疲软,在不出现极端天气且储备充分的情况下,基本能够覆盖今年天然气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也在逐年增长,这是应对冬春季节供暖需求波动的有效手段。综合目前我国储气库信息,初步估计到今年供暖季,我国储气库工作气量可达190亿立方米,比2021年净增20亿立方米。

沿海LNG接收站储罐储备也是我国冬春季节天然气保供调峰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规划部署,今年我国应该有数座沿海LNG接收站投运,加之已建接收站新增储罐的投产,估计到本年底沿海LNG接收站一次储备能力比2021年增加近10亿立方米。此外,地方政府、大型燃气企业的应急储备项目建设也在持续推进。

总之,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国家管网集团运营协调功能加强,加之政府全面督办、统筹,长期来看我国冬季天然气供需将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今年虽然供应面受国际LNG现货高价影响有小幅缩减,但需求侧也因宏观经济疲软、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表现不佳,叠加我国不断提高的天然气储备能力,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有望平稳度过。

当然,今年冬季保供形势依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气温是关键变数。为避免突发情况对国内天然气市场带来冲击,目前的核心任务仍然是加大储备量。基于这一认知,市场主体积极承担起自身的保供责任,应当是破解冬季天然气保供问题的主要路径。处于国内供应链条顶端的主力上游企业应当做好备货保供。同时,社会库也应当提前采购LNG作为储备。下游城燃可对调峰储备罐提前补库;同时也主动做好极端风险预案,做足替代能源转换准备。(作者钱莉 徐博 单位:上海清燃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