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坚持“授人以渔”

   2022-10-18 人民日报隋鹏飞</p> <p>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
38
核心提示:作者:隋鹏飞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

作者:隋鹏飞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在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中非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生产一线的农技能手和企业家用热情和汗水浇灌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之树,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正与非洲20多个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开展持续深入的合作。中非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非现代热带农业联合研究中心、中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等,为双方科研人员开展农业关键技术联合研究提供了平台,各类型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刚果(布)开展热带农业科技攻关,示范种植的“华南5号”木薯每公顷产量达到51吨,是当地品种产量的5.6倍。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埃及开罗大学合作研制出针对埃及H5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灭活疫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南非农业研究委员会合作,共同就罗非鱼遗传育种问题开展研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政府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出高级农业专家等方式,与非洲朋友分享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当地农业发展水平。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自2012年以来累计向非洲11个国家派出38个组367人次农业专家,共向受援国传授适用技术近千项。福建农林大学依托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卢旺达成功推广菌草种植和食用菌技术。中国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研发的棉花品种“中国1号”“中国2号”显著提高当地棉花单产,种植面积连续多年占苏丹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中方在布隆迪试点建设的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项目帮助4个村庄的全体村民脱贫。此后,该模式不断推广,带动布隆迪全国建成了22个同类型示范村,惠及2800户2.25万人,户均年增收1340美元。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3次视察中国援布农业项目,多次表达对中国政府的感激之情。

农业要发展,人才很关键。在开展对非农业合作过程中,中方毫无保留地把长期以来从中国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中总结的经验和智慧分享给非洲朋友。农业农村部系统自2012年以来为非洲52个国家举办了400余期农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近万人次。肯尼亚的露西·米玛诺两次到中国学习香蕉组培技术,回国后建立了自己的香蕉组培工厂,获得非洲商业竞赛奖。布隆迪的恩达·伊克基向中国农业专家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带领乡亲增收致富,目前已成为布隆迪全国合作经济发展管理署署长。受益于中非共同开展的能力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非洲年轻人投身家乡农业发展事业。

当前,非洲正处在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关键时期,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地缘博弈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非洲如能靠自身力量解决吃饭问题,将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是导致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中国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等在非洲的推广应用,不仅能有效帮助非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而且有助于非洲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落实中长期区域及国家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了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其中包括减贫惠农工程,为中非农业技术合作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中方将扎实推动落实会议成果,优化合作模式,拓展合作渠道,聚焦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以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大陆实现脱贫致富,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者为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