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经济兴。
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过去十年里,贵阳经开区紧盯打造千亿级开发区、建设贵阳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的目标,按照“强省会”行动系列部署,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强工业、挺脊梁,全力支持在筑央企做大做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以“两主一特”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贵阳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升格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和贵阳市“四轮驱动”重要一极。
发展过程中,贵阳经开区充分发挥工业这个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确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产业的“两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树立强产业、强工业、强制造业的鲜明导向,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围绕“两主一特”产业体系,贵阳经开区突出壮大工业项目地位,全力开展产业大招商,重点引进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为确保招商的精准性,贵阳经开区对主导产业进行梳理,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强化精准招商,精准引进贵州正威精密导体产业城项目、航天江南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项目、江苏桦瑞贵州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等一批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成长性高的好项目。
发展至今,贵阳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以航天控制、詹阳重工、中煤盘江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以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能矿装备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业共有规上企业30余家。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主要围绕液晶电视、电子元器件、电线电缆等,集聚多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依托航天电器、海信电子、浪潮等企业,全力做大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终端、服务器等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奇瑞万达、贵航股份、普天物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涵盖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产业发展体系,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11家。
随着一家家优质企业签约落地,一个个特色项目顺利投产,贵阳经开区经济发展不断添动能、增活力,取得累累硕果。近年来,贵阳经开区先后获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10个国字号荣誉。小孟工业园连续七年在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
成绩背后,是贵阳经开区多措并举引领企业集聚、助推产业发展的全方位配套服务——
坚持园区事园区办原则,贵阳经开区职能部门审批和服务事项100%进驻区政务大厅办理,所有事项均已实现“一窗通办”,并与全国14个省区市34个州市136个政务服务部门有关市县(开发区)政务服务部门开通“跨省通办”服务,涉及“跨省通办”高频事项140项。
优化金融服务,启动“1+2+3+N”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方资源,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建立了多层次的信贷供给体系,引导推动银行、基金、保险、担保等金融资源加速聚集,有力纾解了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0条措施》《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实现工业大突破十五条措施(试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等政策,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着力从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四方面,建强人才队伍,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质量不断提升,各类人才总量达6万余人。今年,更是在贵阳市率先推进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创新性地通过“人才+项目+金融”路演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多个人才项目签约。率先实施“十百千”技能之星培育行动计划,评选出980名星级技能人才,并通过技能人才的系列活动,宣传技能人才,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方式,初步开创“技能人才大汇聚”的局面。
经过多年建设,贵阳经开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贵人服务”品牌不断擦亮,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保障。
预计到2025年,贵阳经开区将初步建成贵阳南部现代产业新城,成为千亿级开发区和更高能级的国家级开放平台。
聚焦这一目标,贵阳经开区正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力争率先在全省实现工业大突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