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绿色消费经济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新发展格局下绿色消费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暨第二届绿色消费经济高峰论坛”线上举行。
与会者表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加快各地探索步伐,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在《生态资源及产品价值实现思考及路径抉择》的演讲中就生态资源及其产品价值实现的根本遵循做介绍,并提出生态资源价值量化的路径。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国兰提出了四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应用机制;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机制,创新绿色金融政策工具。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向静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为例,认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的态势;消费升级既可直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区域间差异较大。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何慧爽围绕《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主题,认为评估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助于释放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红利,构筑生态综合补偿机制,让下游地区群众共享绿水青滩生态福祉。
重庆邮电大学文峰教授、重庆市巴渝学者陈婕结合智慧能源的概念和系统框架,提出依托智慧能源发展促使能源结构转型、提升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效率以实现“双碳”目标。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张红娟基于研究提出:应开展基于流向和流量的生态补偿研究,从水量和水质两个角度,进行双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
重庆财经学院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罗胤晨围绕《构建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战略价值、立体框架与实现机制》主题,提出构建全域现代生态体系的三重实现机制:一是“自上而下”的传导实现机制,二是“域态链接”的融通实现机制,三是“自下而上”的反馈实现机制。
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围绕《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理论思考》,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条政策启示:一是提高生态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二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三是多渠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教师陈震基于数据调研提出了重庆碳交易市场的碳市场对碳中和的激励不足问题、碳交易市场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等尚未有效联动等问题提出建议。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主任罗志高通过中西对比,提示应注重改变人们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加快促进我国民众绿色消费价值观形成。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绿色消费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文传浩就《全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主题,讲解了全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丰富内涵。他指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厚植生态产品价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
论坛由重庆财经学院、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工作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研究”课题组联合承办。
(赵彬、张键宇供稿。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